窝子里有鱼,但就是不咬钩,就是没口,我想很多钓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多次锚到鱼,窝子里有鱼星等情况,都表示咱们的窝子里有鱼,只是没有咬钩吃饵,除了偶尔锚到,压根没口,让人非常不爽。不空今天就总结了窝子里有鱼但不咬钩的5个原因,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再也不怕遇到这种情况了。1、饵料雾化过度在某些大师和商家的无脑宣传下,让很多钓友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总是在追求饵料的雾化。实际上饵料雾化虽然有需要,但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而且也不是雾化效果越好就越适合钓鱼的。当饵料雾化过度时,特别是野钓时,会让窝子里的鱼很混乱,大大小小都有,并且四处分布。加上过度雾化的饵料,也许到底就基本没有了,两个光秃秃的钩子在下面,能有口就怪了。并且混乱的鱼群也会让水底能见度变差,有时候即便饵料到了底,可能鱼也很难发现,只能在窝子里乱窜。如果发现是这个原因,应该立即揉打饵料减少雾化,或者重新开饵。2、窝料打得太多这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打起窝来没轻重,特别是现在网上很多视频,带着恶搞性质的,一麻袋一麻袋的打窝,却容易让一些不太懂的人信以为真。其实我们寻常作钓,窝料并不需要打太多,打窝的核心作用是“诱”,什么叫诱惑?就是让鱼看得见吃不着,吃着了也吃不饱,过不了瘾,这样鱼才能来吃我们的钓饵。尤其是现在夏天,气温很高,窝料打得太多,很容易在水底发酵,发酵会吸收水里的氧气,使得窝料不仅不诱鱼,反而会让鱼远离。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赶紧换窝,重新做窝,少打甚至不打,直接抽频率作钓。3、饵料味型太重如果我们的饵料味型太重,不管是香还是腥,都很容易引起鱼的警觉,特别是野钓,更加如此。而且一般味道太重的饵料,都是添加了过量的香精,而不是天然味道,更是容易起到反作用。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建议及时更换饵料,重新换个配方开饵,或者减少味道太重的饵料的用量。4、水底淤泥太厚水底的淤泥,我们也成为酱层,是动植物腐败、饵料堆积发酵等最后的产物,时间一长,就容易在水底形成很深很厚的淤泥或酱层。就像有时候,一些水域看起来不深,就到膝盖,结果一脚下去直接到腰了。在这样的淤泥里,如果淤泥结构比较松散,再加上我们的饵料比重比较大的话,那么饵团就有可能到底后继续下沉,陷入淤泥中,自然很难被鱼发现了。遇到这样的情况,建议修剪铅皮,把钓底改为钓离底。所谓钓离底其实就是钓浮,只不过是钓得比较深,离水底大约10~20公分都可以。5、鱼层发生了变化不管是什么鱼,都不是绝对停留在固定水层的,哪怕鲤鱼、青鱼,在一些少数情况下也会离底,其他像鲫鱼、草鱼等,离底条件更是简单得多。导致鱼离底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天气变化,比如冬日暖阳,夏季闷热等。一旦鱼层发生变化,我们却依旧在原本的水层作钓,那么自然是难有鱼口,应当及时调整应变。6、鱼受到了惊扰鱼虽然不是很聪明,但是趋吉避凶的本能还是有的,特别是窝子里的鱼不是很多的时候,吃的总是在那,鱼就会更加谨慎,发现不对就停止吃饵。比如岸边过于吵闹、重物落水、脱钩跑鱼等,都容易惊扰到窝子里的鱼。所以我们钓鱼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免大声喧哗,鱼护啥的也不要频繁提起放下,抛竿也尽量以轻为主,避免惊扰到窝子里的鱼。当然如果窝子里聚集了比较多的鱼,形成抢食的情况,那么就不太容易受到惊扰了。钓鱼碰到窝子里有鱼却钓不到,那真是最烦躁的事了,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但既然它们进了窝子,就说明它们有吃东西的欲望,那么就一定能有办法钓得到。所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不要急躁,理性分析,找到原因,针对性地去调整,就一定能解决。感谢大家的观看,祝钓友们大鲫大鲤,天天爆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