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生活环境 >> 今日食普期草鱼,既普通又特别
草鱼因属典型的草食性鱼类而得名。中学时上生物课,老师经常讲到草鱼。可在水系不发达的北方很少,长时期对不上号。来到江南司空见惯,很快熟悉起来了。可南方人却很少称之为草鱼。
草鱼
鲤形目鲤科草鱼属。古称为鲩(huàn),古书也有写成鯶、鰀的。至今很多地区仍保留鲩鱼叫法,比如油鲩、草鲩、白鲩等。
有的方言把鲩叫讹了,叫成了混子、草混等。东北叫草根、鲁南叫厚子鱼。
四大家鱼
草鱼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青、草、鲢、鳙都是鲤科的,四种鱼混养可提高效益。
它们的食性和栖息的水层不同,可充分利用水体,且形成良好的食物链和生态环境。
草鱼身材是筒子型,或说是梭子型。最不容易与之混淆的是扁形的鲢鱼和鳙鱼(大头鱼)。
它和鲤鱼的区别也很显著。鲤鱼嘴边有2条胡须,草鱼没有。草鱼也没有鲤鱼尾部带有的红色,从头到尾都是一抹灰黑。
草鱼最容易混淆的是青鱼,都是个大的筒子型。
草鱼体色淡黄,鳞片清楚,头部扁平,吻端钝圆;
青鱼身体和鳍为灰黑色,鳞片不明显,头较尖。
草鱼体色比青鱼浅,也叫白鲩,相对而言青鱼则叫黑鲩或青混、乌混。
草鱼比青鱼身体短粗一点,行动更敏捷,擅长跳跃。岸边下垂的芦苇稍和柳树叶能被它吃成光杆。
草鱼因能清除水中及沿岸的草,曾被稻农用于开荒。唐代末期广东就有荒田筑埂,灌水放养草鱼一、二年,清除野草使成熟田,称其为“拓荒者”。
草鱼吃草,相当于陆上的大熊猫吃竹子。它并非能消化纤维素,而是通过不停地吃和拉,捕捉草中微量的营养素,积少成多。
它和大熊猫一样,也是并非绝对吃素。钓鱼的还是用蝗虫、蟋蟀等做草鱼饵。
人工养殖
家养,就是人工养殖。草鱼生长快,最大可达40公斤左右。
自然条件下,草鱼无法在不流动的池塘内产卵繁殖,必须去野外捞鱼苗。年人工催产和受精孵化技术成功,解决了鱼苗来源的大问题,从此成为中国主要精养鱼类。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草鱼有:
新疆博斯腾湖、五家渠小海子;
黑龙江黑河五大连池;
湖南常德市安乡珊珀湖;
天津武清区大黄堡镇;
广西钦州浦北官垌镇;
湖北武汉蔡甸区索河镇、荆门市东宝区漳河水库
……等地。
草鱼4年以上成熟,鱼龄可二三十年。为了经济效益,一般养3年就上市,所以基本上看不到鱼籽。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已移殖到国外二十多个国家。
脆肉鲩
广东省中山市长江水库产的一种草鱼非常特殊,口感与其他草鱼,甚至其他鱼类都不一样。
它味道鲜美无土腥味不说,还特别柔韧清爽。广东人说韧为脆,这种草鱼就叫脆肉鲩。
脆肉鲩是喂蚕豆长大的,起码在最后几个月喂蚕豆,蛋白质较普通鲩鱼高12%。所以肉质结实、清爽脆口,味道更鲜美。中山脆肉鲩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山市东升镇成为“中国脆肉鲩之乡”。
脆肉鲩因肉质韧性,烹制与普通草鱼不同,可切片生炒。不会做的人往往煮不烂、嚼不动,筷子也戳不进,像嚼牛皮筋。会做的软滑爽脆,尤以鱼肚部分最好吃。
家常吃法
烹制普通草鱼比较好办,红烧、糖醋、麻辣、清蒸均可。
可取鱼片溜炸煎烤、水煮鱼、酸汤鱼等。黑河五大连池的茄汁草鱼片非常好吃。
切块、切段可做瓦块鱼。湖北喜欢做糍粑鱼。
鲤科的鱼类有2个共同缺点:一是土腥味;二是小刺多。
土腥味
特别清洁水域里的草鱼就没有土腥味,但现实中很难做到。土腥味主要集中在体侧的红肌上,如果取鱼片做上档次的菜肴,就把红肉去掉。有人说给鱼侧抽筋,那是噱头,腥味不可能集中在细细的一条神经上。
因此草鱼更适宜口味浓重的做法,而不太适合清蒸。
比如苏式吃法做熏鱼,即爆鱼。草鱼和青鱼都是个大肉厚,都非常适合做熏鱼。
草鱼还和青鱼一样,也适合冬季腌晒鱼干。
鱼
肌间刺
小刺较多的鱼较适合油炸,煎烤。草鱼肉里的小刺比鲤鱼多,但鱼大刺也粗,反而比鲤鱼好挑出刺来。
要吃鱼片或水煮鱼、酸菜鱼,必须选个大的,刺也相对大些好剔除。
完全去掉小刺不可能,除非把带刺的连肉去掉。那就先了解刺是怎么分布的。
西湖醋鱼
正宗杭州西湖醋鱼,就是用不到2斤的小草鱼制作。因小刺颇多,加之优质草鱼难寻,除了个别酒店到浙西山区进草鱼,大多数店家都改用其他鱼类制作了。
五柳鱼
草鱼还适合可做五柳鱼。
五柳,即青木瓜、红萝卜、荞头、大肉姜、青瓜五种小菜,分别切成柳叶状细条。五柳菜码在烹好的鱼身上,最后淋上调味酱汁即成。
五柳鱼有两款,一款是杜甫版的川菜系,偏香辣;一款是苏轼版的杭州菜,偏甜酸。真正喜欢做五柳鱼的恐怕还是广东人,那边有现成的五柳菜卖。粤式做法与杭帮做法极似,更甜鲜罢了。
广东潮州人则喜欢做生淋鱼。将滚油淋在开水闷熟后的草鱼身上,蘸调制的酱料吃。
顺德草鱼肠
鱼的肠子很腥,吃草的草鱼肠子是体长的3倍,且粗。广东顺德人舍不得丢掉,不怕麻烦,去除腥味后做菜。当地草鱼肠煎、焗、炸、炒等多种吃法,很有名气。
当然,也有吃鱼鳞的,拖面油炸很香脆,是下酒小菜。
鱼头、鱼骨和鱼头熬汤,也很鲜。
警告
不是鱼身上所有的部位都能吃。
鱼胆有毒,胆汁里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鲤醇硫酸酯盐,毒性与氰化钾相仿,加热也不能破坏。某些人听信了鱼胆治病的说法而误食。
鱼胆中毒尚无特殊解药,死亡率曾高达20%左右,是仅次于河豚鱼的杀手。草鱼胆中毒占全部鱼胆中毒案例的80%,致死案例中90%是草鱼胆造成的。
以上图片未注明出处者,一般来自网络
谢谢阅读原创不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