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天敌 >> 2023年中国草鱼产业数据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1.草鱼是中国产量最高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年,草鱼产量为.11万吨,草鱼产量在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21.54%,产量规模明显超过其他鱼类品种。近年来,随着草鱼产业逐渐向高效、绿色,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调整转型,草鱼产业链上游(育种、饲料、病害防控)、中游(养殖)、下游(加工、销售)及贯穿整个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的流通、技术、金融等环节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草鱼养殖产业链上游包括草鱼苗种、水产饲料等相关产业。年,全国淡水鱼苗产量为亿尾、淡水鱼种产量为.88万吨;生产水产饲料万吨。草鱼养殖作为草鱼养殖产业链的中游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年至年,中国草鱼产量增长了28.45万吨,增幅约为5.38%。草鱼消费处在整个草鱼养殖产业链的末端,包括线上、线下消费,加工消费等产业。年至年间,中国草鱼批发价及零售价长期趋势均呈正增长态势。
3.从草鱼养殖产业链来看,中国草鱼产业的健康发展依然存在众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上游苗种环节,草鱼至今没有人工选育的良种,草鱼病害较为严重。中游养殖环节,在从业主体方面,草鱼养殖户以分散的小规模养殖户为主,养殖规范性和科学性弱、组织化程度低,应对生产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在养殖技术方面,养殖池塘的工程化和机械装备水平较低,养殖区域普遍缺少功能规划,养殖尾水的处理方式亟待完善。下游消费环节,草鱼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低迷;市场流通渠道传统且单一,品牌化程度低;草鱼的加工利用率低、产品种类少,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前言
草鱼,也称鲩、鰀(同鲩)、油鲩、草鲩、鲩鱼、白鲩、草根等,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鲤科鱼类中的大型经济鱼类,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之一。草鱼是北暖温带、季风候风气候下,大平原区、有大河湖水体中的鱼类,约产生于第三纪晚期上新世喜马拉雅山开始升高和中国东部平原产生季风、候风及大的河流和湖泊之时。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如印度、美国、匈牙利、墨西哥等国家直接从中国引进。
草鱼虽然和鲤鱼同属鲤科鱼类,但两者在体型、体色、食性、习性、口感、鱼刺分布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草鱼是一种偏重于草食性的杂食性大型淡水鱼类,在自然状态下成鱼以吃水草为主,但随着季节的改变,其食性也会发生变化,在春秋季节草鱼喜爱摄入高蛋白食物,如蚯蚓、水生昆虫、动物尸体、虾类等。草鱼的食量大,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哪怕是天气炎热的夏季也依然活跃,所以有“热天容易钓草鱼”一说。
草鱼是中层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喜栖于水草较多的水体环境。草鱼具有河湖洄游习性,繁殖期为3~6月,在江河流水中产卵,卵为漂浮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成群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幼虫,藻类等育肥。
草鱼头部平扁,尾部侧扁,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草鱼食量较大,每天能吃下自重40%的草料;饲料来源广、生长迅速,是内陆水域长势最快的品种之一;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35公斤以上;身材厚实如圆筒,是切片的好材料,烹饪起来肉质肥嫩,味鲜美,进可做名菜西湖醋鱼的钦点主料、退可得最大众化的水煮鱼。
草鱼分布广泛,种群密度大,是产量最大的淡水鱼类,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在中国黑龙江至云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区除外)等地区均存在草鱼生长的身影,其中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是中国草鱼的主要分布区域。但由于产卵场被破坏及过度捕捞,目前野生草鱼种群已近枯竭,江河中的草鱼多为人工养殖逃逸和增殖放流品种。
中国草鱼养殖可追溯到唐朝初期,到了唐朝末期,中国草鱼养殖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草鱼产业在继承先辈传统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在养殖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一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养殖理论和技术。草鱼成为中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的五分之一,草鱼养殖业成为中国淡水养殖产业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由于草鱼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中西部成本较为低廉和市场扩大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草鱼养殖产业发展在空间上表现出由中东部向西、向北传递的机制。一方面,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产量的稳步增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鱼养殖扩大,推动了草鱼产业向西、向北偏移。另一方面,草鱼养殖逐渐由粗放型养殖向精细化养殖方式转变。
一直以来,草鱼以其肉质细嫩、个大、肌间刺少、消费价格偏低等特质在全国消费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并带动了全国草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广温性、草食性(饲料来源广泛、易驯食)、长速较快、肉质符合大众口味等特点,草鱼养殖量常年稳居首位。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年,中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草鱼养殖,其中广东、湖北、湖南等省份草鱼养殖量居全国前列。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草鱼产业养殖量、销售量、分布情况等相关数据,从中国草鱼产业生产、消费、成本收益等角度为从事草鱼产业科研、育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等活动的企业和单位提供参考。
1.中国草鱼产业发展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02万吨,其中,淡水产品产量为.64万吨,在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9.39%;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为.38万吨。
图表1:年中国草鱼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图:农小蜂)
在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中,草鱼是中国产量最高的淡水养殖鱼类品种,淡水养殖草鱼产量为.11万吨,草鱼产量在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21.54%,产量规模明显超过其他鱼类品种。与年全国淡水养殖产量排名第二的鲢鱼产量(.29万吨)相比较,草鱼产量是鲢鱼产量的1.46倍。四大家鱼中,草鱼、鲢鱼、鳙鱼产量在各品种鱼类产品中均排名前列,而由于养殖鱼塘要求高、成本高、比较收益低等原因,青鱼养殖发展速度较慢,产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类品种。
图表2:年中国淡水养殖鱼类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图:农小蜂)
近年来,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渔业绿色发展等政策影响,草鱼产业逐渐向高效、绿色,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方向调整转型。草鱼产业链上游(育种、饲料、病害防控)、中游(养殖)、下游(加工、销售)及贯穿整个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的流通、技术、金融等环节都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图表3:草鱼养殖产业链
(数据来源:网络搜集整理制图:农小蜂)
2.上游:草鱼苗种、水产饲料
草鱼养殖产业链上游包括草鱼苗种、水产饲料的生产等处在整个产业链开端,具有基础性、原料性等特点的相关产业。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对产业链其他部分发展的速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易受下游需求的变化和要求影响产生波动。
2.1.草鱼苗种
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苗种的支撑,中国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丰富,随着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进步,中国水产养殖业逐渐摆脱了对野生苗种的依赖,进入人工繁殖的新时代。分阶段来看,中国水产种业经历了以捕捞天然苗种为主、以简单的人工繁殖苗种为主和遗传改良种应用逐步扩大三个主要阶段,基本形成了中国现代水产良种与种业体系。
截至年,全国已建成31个水产遗传育种中心,84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家地方级水产原良种场。年,全国淡水鱼苗产量为亿尾、淡水鱼种产量为.88万吨。与年相比,中国淡水鱼苗产量下降了亿尾,降幅约为31.58%;淡水鱼种产量则与年大致持平,增长了0.14万吨,增幅约为0.04%。年以来,中国淡水苗种产量波动较为平稳,其中淡水鱼苗产量常年保持在亿尾附近波动,波动幅度低于5%;淡水鱼种产量常年维持在万吨附近。
图表4:中国淡水鱼苗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图:农小蜂)
年,老一辈水产科研工作者钟麟先生成功突破草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彻底解决了苗种依靠江河捕捞的瓶颈问题,从而开启了草鱼产业发展的新纪元。然而1龄草鱼成活率低,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成本高等因素仍然是发展草鱼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另一方面,草鱼至今没有人工选育的良种,苗种畸形率增加、抗逆性差等种质退化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中国草鱼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2.水产饲料
水产饲料主要使用鱼粉、谷物原料和油脂为原料进行生产,并添加一定量的酶和微量元素来增强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性。常见的水产饲料有:鱼粉、河蟹饲料、膨化生物饲料、虾粉料、添加剂、牛蛙饲料、水蚯蚓等。随着水产养殖在全国水产品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扩大,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水产饲料加工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产饲料产业体系,水产饲料行业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年,随着水产养殖量的提升,水产饲料产量再次回到上行通道,全国水产饲料产量万吨,较年的万吨同比增长8.0%。年起,中国饲料行业整体进入存量调整期,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与年的万吨相比,全国水产饲料产量增长了万吨,增幅约为23.01%。
图表5:中国水产饲料产量规模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制图:农小蜂)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水产饲料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湖北等全国水产养殖大省,其中,年,广东水产饲料产量为.13万吨,在全国水产饲料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32.03%,接近全国水产饲料产量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同年水产饲料产量的两倍,远超国内其他省域。
图表6:年中国水产饲料产量规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制图:农小蜂)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水产饲料行业整体格局仍较为分散,在众多的水产饲料加工企业中,海大集团、通威股份、新希望集团、恒兴、天邦、国联水产、澳华和粤海等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集体保持较高的产量增速,水产饲料行业集中度呈逐年提升的趋势。
按饲喂品种,水产饲料品种主要包括鱼料(淡水鱼料和海水鱼料)、虾蟹料和其他特种饲料。其中,特种水产饲料需求增长最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营养价值高的特种水产品需求不断上升,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有关数据,中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产量从年的75.24万吨增长至年的.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6%,高于水产饲料行业同期约4.51%的平均增速,特种水产配合饲料已经成为水产配合饲料行业新的增长点。其中,海水鱼配合饲料、鳖配合饲料、鳗鲡配合饲料、海参配合饲料、黄鳝配合饲料和鲟鱼配合饲料是占比最大的六个特种水产饲料品种,其合计在全国特种水产配合饲料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
另一方面,与肉禽饲料(90%)和猪饲料(75%)的普及率相比,中国水产饲料普及率还较低,随着中国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科学养殖观念的不断普及,中国水产养殖饲料普及率有望进一步增长,水产饲料市场空间有望迎来不断的扩容。
3.中游:草鱼养殖
草鱼养殖作为草鱼养殖产业链的中游产业,是整个产业链的产业中心,其发展受上游原料成本以及下游需求的双重影响。同时,中游产业同时链接上下游,对上下游产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3.1.草鱼养殖规模及变化趋势
随着野生捕捞资源的日益衰竭,水产养殖逐渐替代捕捞成为中国水产品生产的主要方式,水产养殖占比不断提升,水产养殖品种日趋丰富。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殖产品所占的比重超过80%,淡水产品中淡水养殖产品所占的比重更是达到96%。随着环保政策的日趋收紧,中国水产养殖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混养模式和大水面养殖上升势头迅猛。
年至年,中国草鱼产量从.66万吨增长至.11万吨,增长量为28.45万吨,增幅约为5.38%,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2%。中国草鱼产业在全国淡水养殖鱼类产品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常年保持在20%以上,从年的20.81%波动增长至年的21.54%,增长了0.73%。
图表7:中国草鱼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图:农小蜂)
草鱼养殖模式可以分为传统养殖模式和新型养殖模式两大类。传统养殖模式主要有淡水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新型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池塘种青养鱼、集约化“跑道养殖”、池塘品质调控、池塘“渔光互补”、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根据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调查情况,中国草鱼养殖主体约有82%采用传统养殖模式,仅18%采用新型养殖模式。新型养殖模式中,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最多,占42%;集约化“跑道养殖”、池塘种青养鱼、池塘品质调控各占15%;池塘“渔光互补”、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共占13%。
总体而言,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新型养殖模式因增加设备和技术投入而导致初期投入高,但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改善养殖水生态环境、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增强社会示范带动效果。新型草鱼养殖模式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对养殖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户的草鱼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均会对草鱼的生长情况、产量、品质产生直接影响。
3.2.草鱼养殖区域分布
中国草鱼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年,广东草鱼产量为89.93万吨,居全国首位,在全国草鱼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6.14%;湖北草鱼产量为87.14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草鱼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5.64%;湖南草鱼产量为63.07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在全国草鱼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1.32%;江西草鱼产量为57.26万吨,居全国第四位,在全国草鱼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10.28%。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四个省域年草鱼产量均在50万吨以上,四省草鱼产量合计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为53.38%,占全国草鱼产量的一半以上。
图表8:年中国草鱼产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智能渔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制图:农小蜂)
4.下游:草鱼消费
草鱼消费处在整个草鱼养殖产业链的末端,包括线上、线下消费,加工消费等产业,其发展通常与上游和中游的产能有着直接联系。一方面,与中上游相比,下游产业的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其竞争力对中游核心产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下游产业直接面向消费者,对消费者需求、品牌影响力等因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