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查干湖的鱼为什么捕不完第20代渔把头透露

发布时间:2023/4/21 13:23:49   
北京哪些扁平疣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12972.html

岁末寒冬,走在已经完全冻结的查干湖湖面,温暖的阳光格外晃眼。年12月28日,查干湖第18届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在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冰封的湖面上启幕。作为北纬45度线以北绝无仅有的活态冰雪渔猎文化遗存,查干湖区域以其原始的生产方式和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一度被专家学者称为“最后的渔猎部落”、“地球上与青藏高原一样珍贵的一块原色”。

“欢迎朋友们再次来到查干湖!”张文大哥简单的招呼声,在嘎嘎冷的气温下透着热情,随话而出的哈气拢住了狗皮帽子下那张冻红的脸。57岁的张文是冬捕作业的领头人,俗称“渔把头”,是渔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渔工的眼里,做了24年鱼把头的张文是有神奇本领的人,能带领他们打到鱼。“我对查干湖的水域非常了解,湖里的鱼窝在哪里,在什么方向,都能根据多年的经验进行判断。正因为渔把头的责任重大,所以,每年的封湖时节,在查干湖岸边的寒风中站立时间最长的、看得最专注的人,肯定是查干湖的渔把头。

识冰,是渔把头的绝活之一。作为把头,张文要选定捕鱼的地方,指挥渔工凿冰、布网。“冬季,鱼群在冰下喜欢成群地聚集。由于鱼的聚堆往往使水涌动,冰面上的雪便微微起鼓,这种冰面就是有鱼群的征兆。”张文说。落网得鱼,需要“知鱼性”。冬天,鱼喘出的气会在冰中形成一层一层的泡——“鱼花”。“鱼花”分“新花”和“旧花”。“新花”是鱼刚吐的,或是昨晚上吐的,特征是这些花还在冰水里晃动,说明有鱼群,可以凿冰下网。“旧花”,则是指已冻结在冰层里的泡泡,说明鱼群已过去了。张文通过观察冰的颜色、听冰下的声音,来分辨出鱼群。之后,便丈量好冰眼距离和位置,渔工们每两个人一组用20多公斤重的冰镩开始凿冰眼。渔工们先凿开一个大冰眼,叫“下网眼”,有1.5米宽,然后用镩子钻出近百个直径为40多厘米的冰眼。

冬捕开始前,查干湖的渔工还要提前为沉睡了大半年的网举行“醒网”仪式,以真诚的心去唤醒亲密伙伴——网。冬捕时一趟网由96块网组成,总长度为米。渔网由11米长的穿杆带动,顺入水中,跑水线的渔工将渔网娴熟地由上个冰眼制导到下个冰眼,最终让大网在冰下展开,把一平方公里的水域全都合围起来。到达出网口,巨大的渔网由空网变成了“实”网。实,就是“红”,早上,开始起网,俗称“日头冒红网”,意味着丰收。出网,要靠马拉绞盘。4匹健硕的马儿拉着绞盘打转,随着马轮子拉着网上的大绦,网被缓缓地拉出水面。万尾鲜鱼,热腾腾地在冰湖上起舞,“冰湖腾鱼”早已成为吉林的一大盛景。查干湖冬捕曾于年和年分别以单网冰下捕捞10.45万公斤和16.8万公斤两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张文说,如今单网捕捞的重量早已超过了这些纪录。

查干湖冬捕一年又一年地上演,为什么没有出现“无鱼可捕”的困境?张文说:关键在于世代生活在查干湖畔的渔民一直恪守着祖辈心口相传的规则——冬捕的渔网都是6寸以上的稀疏网眼,只捕取鱼龄在5年以上的大鱼,以确保将来的渔获;5斤以下的小鱼,则被人为地漏掉了;这样的“猎杀不绝”,让当地渔民可持续地享受了大自然的馈赠。正是有了不竭泽而渔的生态观念,懂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懂得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让当地的老渔民能够长期地、可预期地享受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此,平时捕捞二三十斤的大鱼比较常见,有记录的最大青鱼重达78斤。

众所周知,渔业生产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来源之一。史书记载,沿江河湖泊生活的先民,用木石击鱼,捕而食之。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捕捞方式从河流和湖泊中获取的渔业资源,一直是我国老百姓餐桌上传统的、也是主要的水生生物蛋白质来源。早在宋、辽时期,查干湖称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湖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历经元明清,各朝代记载中“叫法各有别,水泊依旧大”。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定名为查干湖,蒙古语称作“查干淖尔”,取意白色圣洁的湖。查干湖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辽代自圣宗起,直至天祚皇帝,每年都到这里春猎、凿冰捕鱼,举行隆重的“头鱼宴”、“头鹅宴”。如今,数九寒天,近千人冰上作业,几十辆机动车昼夜运输,每天数万斤鲜鱼脱冰而出,其规模堪称全国之最,世界奇观。

观察水流、辨别风向、踏查最坚实的冰面、规划最优质的路线、静候最恰当的时机……查干湖人以传统的劳作方式展现朴素的自然道理——谋时而动,顺势而为。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敬畏,才成就了这份传承千年的渔猎绝技。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站在结冰厚度超过50多厘米的湖面上,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极寒环境的考验。渔工们齐声喊着号子,用长杆沿着冰窟把渔网输送至水里。8个小时后,在清脆的扬鞭声下,8匹马喘着粗气拉动绞盘,渔网一寸寸从冰窟里浮出水面——数万斤鱼也连蹦带跳地“上岸”了。(感谢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宣传部提供照片)

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