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不只是你爱吃零食,鲁迅也是人民资讯

发布时间:2022/10/8 20:41:38   
治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20608/10959753.html

提起稻香村,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其“老北京糕点”的名号。许多人来到北京都会慕名前往,或是托友人捎带,也多有借助发达网络和物流一饱口福之人。近百年前,也有这样一位食客尤为喜爱这稻香村的糕点,凭着地理优势隔三岔五地买上一番,用甜点来缓解工作中的紧张疲劳。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的鲁迅就是这位可爱的食客。无论是馋嘴小零食,还是家常美味,这位地道的食客都颇有一番心得,不如来瞧一瞧鲁迅的口味和你有几分相像呢?

1家乡味道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比如《一件小事》,像小说又像散文。《在酒楼上》也是如此,开头“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完全是纪实散文,也完全符合鲁迅的经历。鲁迅作品中的S城既像虚构的,又完全是绍兴城的写照。所以,完全可以把鲁迅的小说当作纪实散文读。小说中提及在酒楼上就餐的情形,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也可以窥见民国时期小酒楼的普遍状况。因为小说写的是归乡,所以,也可视作是鲁迅“绍酒越鸡”之饭的现场版。小说写道:“我所住的旅馆是租房不卖饭的,饭菜必须另外叫来,但又无味,入口如嚼泥土。”“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地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客人,酒。……”堂倌懒懒的说着,放下杯,筷,酒壶和碗碟,酒到了。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这是写如何点菜,以及酒楼如何给客人上酒,淡淡的对话十分诱人。虽是小说,但犹如文史资料,当代人无论如何发挥想象,也绝不会写得这么精准。绍兴黄酒不是白酒,所以主人公敢于要一斤。“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点菜是口头报告,而茴香豆、冻肉、油豆腐、青鱼干是典型的“绍兴四味”,也是鲁迅最深刻持久的味觉记忆。也是乡愁的味道,更是鲁迅需要的味道。

除了《在酒楼上》,鲁迅其他小说中绍兴美食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比如《祝福》中提到,绍兴城内的福兴楼有道菜叫“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是不可不吃的。福兴楼是小说中的一个地名,但清炖鱼翅这道菜却真实存在。绍兴城曾有一个同心楼老店,拿手好菜就是清炖鱼翅,做法是:取鲨鱼的鳍做原料,经过泡发,放在鸡汤火腿汁里清炖,成品像粉条一样白嫩软糯。料理的过程中,要在鱼翅下用鸡鸭肉垫底。鱼翅本身无味,需要靠鸡鸭肉填补,这就是中国烹饪文化中所谓的“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阿Q正传》中写道:“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绍兴菜烹鱼确实都放一些切得精细的葱花,虽然是小说,却完全是写实。虽是写实,却用近乎夸张的笔法,从“半寸长的葱叶”和“切细的葱丝”上分出城里与乡下的不同来。处处无闲笔,极其高明地映射出鲁迅味蕾上的乡愁。

2解馋美味关于鲁迅喜爱的饮品,与周家关系亲近的萧红在她的《回忆鲁迅先生》中写道:“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咖啡、可可、牛奶、汽水之类,家里都不预备。”“鲁迅先生喜欢吃一点酒,但是不多吃,吃半小碗或一碗。鲁迅先生吃的是中国酒,多半是花雕。”鲁迅爱吃零食,尤好甜食。周树人爱吃零食的习惯,大约是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用以缓解工作中的紧张疲劳,抵御困倦和饥饿。日本有一种和茶道相关的著名茶点,叫“羊羹”,很受周树人青睐。羊羹最早出自中国,是用羊肉熬制的羹,后来随禅宗传至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于是便用红豆与面粉或者葛粉混合后蒸制,慢慢演化成为一种以豆类制成的果冻状食品。周作人年8月发表文章称,羊羹“并不是羊肉什么做的羹,乃是一种净素的食品,系用小豆做成细馅,加糖精制而成,凝结成块,切作长物,所以实事求是,理应叫作‘豆沙糖’才是正办”(《羊肝饼》)。日本文坛巨匠夏目漱石称赞羊羹:“泛蓝的熬炼方式,犹如玉和寿山石的混种,令人感到十分舒服。不仅如此,盛在青瓷皿中的蓝色羊羹,宛如方从青瓷皿中出生一般的光滑匀润,教人不禁想伸手抚摸。”羊羹和茶道相关,和文人性情相关,怪不得这么多的文学大家对其深爱有加。周树人在日本自然把羊羹当作主要的佐餐,回国后,还常常思念这种点心,并托人从日本漂洋过海寄来食之。年5月2日鲁迅日记载:“午后得羽太家寄来羊羹一匣,与同人分食大半。”有美味而与同人分食,人生一乐也。

稻香村是进入京城的第一家“南店北开”的糕点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此地离周树人居住的绍兴会馆只有两三里路,到年两年时间中,周树人到稻香村购物达15次。他买得较多的是满族点心“萨其马”。萨其马是满语,制作的最后工序是切成方块,再码起来。“切”满语为“萨其非”,“码”满语为“马拉木壁”,“萨其马”是这两个词的缩写。清人《燕京岁时记》记载:“萨其马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木炭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此外,鲁迅还喜欢吃油炸的食品,包括油炸的菜品。据说在北京时,朱安常常把白薯切片,和以鸡蛋、白粉然后油炸,做成香甜可口的食品,很讨鲁迅的喜欢。这种食品很是私人化,餐厅反倒没有,后来这个点心被戏称为“鲁迅饼”。正是对零食的青睐,年,鲁迅写了一篇《零食》的文章,文中说:“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欢吃零食。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虾肉馄饨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暹罗)蜜橘,瓜子大王,还有蜜饯,橄榄,等等。只要胃口好,可以从早晨直吃到半夜……”上海的居民,和零食是死也分拆不开的。在这样一个零食大盛的海上城市,鲁迅终于为自己喜欢吃零食找到了理论依据:“那功效,据说,是在消闲之中,得养生之益,而且味道好。”本文摘选自《鲁迅的饭局》薛林荣著—▼—相关图书

《鲁迅的饭局》著者:薛林荣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以时间为顺序,详细记述了鲁迅自年来到北京至年在上海去世的24年里所参加的重要饭局。深挖并撷取史料中相关部分,梳理鲁迅整个生活概况、创作心理、文人交往等,勾勒出鲁迅在文学史之外,更为真实更为立体丰满的文人形象。同时以鲁迅为原点,辐射当时的文学大家甚至文学事件,为读者展现了身临其境般的民国生活现场。原标题:《不只是你爱吃零食,鲁迅也是》阅读原文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7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