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鱼离底就该钓浮钓鱼人别盲目跟风,弄清原因

发布时间:2022/12/10 6:02:50   

如果按照钩饵在水中的状态区分,钓鱼可以分为钓底和钓浮两种,钓底即钩饵触底或躺底,钓浮即钩饵悬浮在水中。这里对钓浮做一下补充,钩饵不管是悬浮在离底10公分、还是离底1米的位置,都属于钓浮的范畴。

正常情况下,我们选择钓浮还是钓底,主要是根据对象鱼来确定,鲤鱼、青鱼这样的底层鱼肯定就是钓底,鲢鱼鳙鱼翘嘴这样的中层鱼则是钓浮。也有一些鱼比较特殊,如草鱼鳊鱼,它们属于中下层鱼种,就是说钓底钓浮都可以,这时该怎么选择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许多人发现以上的例子中并没有鲫鱼,因为它是今天的主角。理论上说鲫鱼属于是底层鱼类,故采用钓底没有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钓鱼人的选择,不过鲫鱼也并非全在水底进食,有的时候它们也会离底甚至跑到水的中上层去。当我们在垂钓中发现鲫鱼离底该怎么办呢?网上有许多人都在建议钓浮,但我从来不这么说,因为我觉得不分析鱼离底的原因而直接改变钓法是不明智的,如果你这么做了大多数情况都不会看到效果,即使上鱼也是稀里糊涂的。

本文重点:

鱼为什么会离底?

发现离底后应该怎么做?

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鱼,或者让鱼主动找过来?

虽然我不提倡盲目改变钓法、换钓位,但也不赞成一味地死守,咱们钓鱼的目的并非一定要达到多少渔获、成为如何厉害的钓鱼高手,可是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我认为把鱼钓明白比稀里糊涂地连杆爆护更快乐、也更有意义。

聊一聊鱼为什么会离底?

像草鱼和鳊鱼离底很正常,因为它们的活动、觅食范围本来就是中下层,但如果一条鱼原本栖息在底层,却突然离底了或者一条鱼本来是生活在中上层,却跑到水底去了,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可以理解为鱼情发生变化。

最常见的是缺氧:氧气对人很重要,对鱼也一样,当水中的溶氧量明显下降时,鱼儿就会开始上浮(水越深溶氧越少)或跑到下风口、浅水区。当然了缺氧也要分什么程度,轻微缺氧,鱼的表现并不强烈,可能只有部分离开水底,主动找溶氧高一些的地方。如果重度缺氧,鱼儿们就会被迫上浮,这种情况夏季高温时常见,可以看到一群鱼都在那里浮头,即使你去驱赶,在短暂下潜后还是会浮上来,如果缺氧过于严重或持久,鱼儿则会慢慢死亡。

受到温度影响而起浮:如果说缺氧起浮是夏季的常见现象,那么受温度影响而起浮则在冬天很常见。冬天温度低、水温也低,正常情况下鱼儿们会老实待在深水的底层或一些茂密的水草中,但当太阳出来、光照变强后,水面温度渐渐上升,此时鱼儿们就会离开水底跑到上层取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冷水的注入,这个也不难理解吧,比如像一些山体水库,经常会有山泉水从山上留下来,这种水非常冷,即使在夏天也一样,进入水库中后会使水底温度下降,鱼儿感觉到后就会离底。再比如黑坑,某些黑心老板会提前布好管道,只要一注入冷水,鱼儿马上停口,相信某些钓友应该经历过。

水质差、水底腐烂物多导致鱼被迫离底:这个也多发生在夏季,因为温度越高微生物繁殖越快、水底的一些窝料饵料就会腐烂变质,尤其像鱼塘这类范围小、鱼多、同时水又不流通的地方,水质一定好不到哪去,如果钓鱼人疯狂打窝某些钓位就会发生臭底现象,还可能散发一些有毒气体,这种地方鱼的不会去的。

鱼身体不好:这个在黑坑比较常见,比如有些鱼经常被钩伤,可由于水质差,身体不但恢复不了甚至会恶化,伤口扩大或腐烂;再比如有些钓友经常会钓到身体长满红斑并有出血情况的鱼,这是因为鱼得了“血性锚头骚病”,大多也是水质差或未经消毒导致的。身体不好的鱼一般也是离底的,如果病情严重则上浮至中上层,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用抄网去抄它都不跑

抢食物而离底:这种是好现象,当窝子里的鱼达到一定数量,饵料入水不够它们吃的时候,就会发生哄抢的现象,抢着抢着就离底了,体型小的鱼你甚至可以把它引到水皮。当然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和鱼从小的喂养经历分不开,养殖鱼基本吃饲料长大,从小就有抬头接食的习惯。

了解了鱼儿离底的几种原因,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当我们发现鱼出现离底情况时,一定要先去分析是哪种原因导致,这样才能找到最有针对性的方法。如果你没有找到具体起浮的原因,或者鱼没有全部离底,那么我建议不要盲目做出改变,继续钓底,以不变应万变。

就拿缺氧起浮来说,很多人都觉得鱼起浮咱们就钓浮呗,把饵料放到它嘴巴总应该吃了吧,可实际上等你重新调漂采用钓浮时却发现仍旧没口,不管怎么样移动浮漂尝试钓不同的水层,都找不到鱼群。水体发生缺氧是要分很多种情况的,最起码不是整个水域一下子就都缺氧了,轻微缺氧时只会有部分鱼离底,身体比较健康的鱼依然会选择在水底并保持进食,咱们无需做改变,最多就是多等等口。缺氧比较严重时,大部分鱼都会离底,但不会像你想的那样上浮到窝点的上层等你去钓它,正常来说它们会跑到下风口、浅水、进出水口、大水面等溶氧充足的地方,此时换钓位才是王道。如果缺氧严重,眼睛都能看到鱼浮头了,那收杆回家是不二选择。

如果是水温发生变化,或者水质差导致的起浮,倒是可以钓浮,不过条件允许的话更建议换个钓位,尤其是野钓,小鱼闹窝、走水等情况是家常便饭,钓浮的实用性并不是很大。说实话,我个人在野钓采用钓浮大部分是钓中层鱼的时候,或者水太深,只能采用钓浮。

有哪些方法可以找到鱼,或者让鱼主动找过来?

想要找到鱼,最常见的办法是换钓位、用不同长短的鱼竿或者钓不同的水深,想要鱼主动找过来就要合理打窝、或者改变钓法。前面已经解释了钓浮的一些不实用之处,下面就来讲一讲实用的,个人认为钓行程就比钓浮更靠谱,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都是如此。

行程钓法可以说兼顾了钓浮和钓底,即全水层捕捉鱼口,从浮漂入水翻身开始一直到饵料到位浮漂静止,在这过程中只要有鱼吃都能反映出来。这个钓法的好处在于,如果水底无鱼,我们可以让饵料缓慢下沉,到底后不等待直接抽杆换饵,主钓行程,不管鱼在哪一个水层都可以吃,即使周围没鱼,饵料缓缓下沉也能便于发现;如果部分鱼起浮,但水底还有鱼愿意吃饵,或者你不知道水底有没有鱼,那么使用行程钓法可以在饵料到底后多等等再抽竿。

钓行程的装备

浮漂:建议选择长脚长尾短身的枣核漂,整体长度在40公分以上,调漂时尽量采用调高目钓低目,如调七八目钓两三目,当然这个要根据水深、饵重来确定

子线:想要增加饵料到位的时间,子线就要放长,可以将单根子线放到20公分以上,玩黑坑可以30公分以上,如果钓一些大个体的草鱼、青鱼50公分以上也是可以的。

饵料:开饵时要多放雪花粉或麸类饵,减轻饵料比重、增加其雾化性,无论使用拉饵还是搓饵,饵团都不建议太大

钓法上的注意事项:如果子线实在太短,达不到缓降的效果,我们可以把铅坠往上推,即采用飞铅或半飞铅的方式,钓行程可以抛满竿,一旦饵料入水就要密切观察浮漂动向,长时间未站立、翻身后不下沉、下沉中有加速、停顿、反顶、斜移等信号都为鱼口,应该及时提竿刺鱼。要是每次有信号不中鱼,就要考虑鱼钩大小、饵团大小。

总结:

每一种钓法都是顺应鱼情而生的,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分析鱼情,如果不知道鱼情变动的原因,不建议胡乱调整更不建议盲目跟风,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4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