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习性 >> 肉食性鱼类的套养与争议低价值转化为高价值
专注水产养殖,话说适用方法。
文章严谨求是,力求通俗易懂。
#水产养殖#在渔业生产上,为了合理利用各个水层和各种天然饵料资源,就必须采取多种类的鱼类混养的养殖方式,以期获得尽可能高的鱼产量。养殖水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水体空间,在这个空间的上层、中层和底层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天然饵料种类和数量在各水层中也很不相同,因此,鱼类的“混养”是最科学的,也是中国水产业池塘养鱼的特色和核心技术。
(典型的四大家鱼混养)
科学性的合理混养
鱼类混养是一个立体生态环保工程,通俗理解就是一个立体养鱼:草鱼、鳊鱼(武昌鱼)清除池中杂草,鲢鳙(花白鲢)是水质清洁工,控制水的肥度,鲤鱼、鲫鱼、青鱼清理残饵并除食螺蚌,肉食性鱼类(鲶鱼、鲈鱼、翘壳等)消灭野杂鱼。各类鱼分居各自的水层,利用各自的食性,充分发挥鱼塘的最大功效。
混养的鱼类要根据鱼类的食性和习性,选择彼此争食较少,且相互有利的种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是具有科学性的合理混养。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的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
(鱼类混养大家庭:通俗理解就是一个立体养鱼)
肉食性鱼类套养的争议
虽然鱼类合理混养是一个非常好的养殖模式,传统的混养理论里少有套养肉食性鱼类的理念。原来的水产养殖本来大多属于粗养模式,产量低,生活水平不高,或许有点小杂鱼倒还是难得的美味。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但对于小杂鱼的美味可口仍然是人们的追求。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认为小杂鱼是额外产品,价值低不值钱,甚至市场上只作为猫鱼(喂猫的鱼)两三元一斤看待,即使有识货的人舍得出钱购买,也大不了出过十元十多元一斤购买。
(小野杂鱼)
殊不知,我国常见的几种小杂鱼类,素有万年鲹之说,也就是说,一万年都长不大的鱼。并且,你别以为这些鱼的生命力很强悍,其实这些小杂鱼比我们现在的主养鱼类还小气得多,稍有缺氧就弱不禁风,生长慢,产量又低得吓人,真正以这些小杂鱼的实际应有的价值来说,没有三五十元一斤的价格是完全没有一点生产意义的。因此,为了清理劣质的小杂鱼,让养殖鱼类有一个合理、舒适的家居环境,套养肉食性鱼类才被提上桌面,也是目前渔业养殖的一个“新异”理念,但是,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
(小杂鱼:难得的美味)
套养肉食性鱼类:反对的人的担心!
看到大口鲶能吃下一两斤的草鱼(这条鲶鱼应该是一二十斤的体重),还有看到肉食性鱼类在捕食时的野蛮凶残,这些印象就给了我们一个毛骨悚然的感觉。因此,反对套养肉食性鱼类的人意即:肉食性鱼类吃鱼太凶了,特别是大口鲶,大小通吃,令人生畏!认为要伤害好多主养鱼,得不偿失。
(招财猫鱼,又名红尾鲶、红尾鸭嘴鱼、狗仔鲸等等,在饥饿状态下几乎能吞下一切比它嘴小的东西)
把套养肉食性鱼类当成洪水猛兽,哪怕众多的野杂小鱼严重耗氧(小杂鱼的耗氧率很高),而且抢料嘴馋,并且对钓鱼骚扰严重。但仍然会有一些人宁愿满塘满库的野杂小鱼成群结队,也不投放适当的肉食性鱼类来清杂除野,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直面且应探讨的问题。
(野杂鱼---鲹子鱼)
一般的肉食性鱼类长势都较快且肉质美味,因此,肉食性鱼类的快速生长以及稍高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所伤害掉的主养鱼类的经济损失。另外,肉食性鱼类大多是有胃鱼,当它们吃下一尾鱼(不论大或小)后,一般要等待它所吃下的鱼体在肚(胃)子里尽其骨头和肉体吸收消化完了以后,才会吃食下一尾鱼,这和我们人类一样吃饭是有顿头(次数限制)的。因此,人们以为一条吃肉的鱼要吃很多很多的鱼的说法是被夸大了的。比如:吓人的大口鲶鱼就是这样,也许吞下一条鱼以后,可以管它十天半月不吃不喝。
小杂鱼---鳑鲏(菜板鱼)
套养肉食性鱼类的两个作用:清杂除野,吃弱除病。
适度的套养一点肉食性鱼类何尝不可,因为大多数的肉食性鱼类属于底层鱼类,影响较多的也是其它的底栖性鱼类为主,比如野杂鱼、鲤鱼和鲫鱼等。但是,毕竟套养的肉食性鱼类的占比很小,一般也就是一亩二十至五十尾不等,即使要吃掉主养鱼类也是少量的。但它们(肉食性鱼类)主要的还是吃掉的仍是以野杂小鱼和病鱼弱苗为主,因为捕食野杂小鱼和病弱鱼体的能量消耗比追食强健的主养鱼类轻松得多,何乐而不为。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得不偿失。
(吓人的大口鲶)
我们套养肉食性鱼类,有一个不为人们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