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圈子里,有句俗语很是流行,叫做要想鱼上岸,就拿粮食换,所以打窝这个事,就得有诚意,这个诚意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数量,能打30斤窝料,绝对不打20斤,不少渔具店老板,更是视这句话为圣典,一个劲的忽悠钓友们大买特买;与之截然相反的,就是电视上各位大师,一小把窝料就能诱聚百十斤鱼群进窝,所以打窝的窝料,到底要多还是少,这对钓友们来说,就变得比较纠结了,要说窝料,虽说没有多少钱,但是光喂鱼,也不是个事啊。要说鱼的觅食习性,根据生活水层不同,进食的特点不同,这些习性也不尽相同,打窝这个事,好真不是大窝厚窝,就一定能诱聚目标鱼群,更别提还能连竿爆护,那么,我们在野钓环境中,目标鱼不同,我们打窝,在数量、味型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又有哪些讲究呢?其实,这主要就要看鱼种和钓法了。从鱼种分类上来说,窝料的数量是有讲究的1、鲫鱼打窝讲究碎、密,不可太多;鲫鱼因为体型原因,鱼唇张的并不大,所以过大体积的食物,是无法顺利进食的,而且因为鲫鱼的体型小,所以对食物的需求,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鸡蛋大小一团窝料,就能诱聚大量鱼群进食,而且能持续不少时间;所以酒米、玉米碴子、剩米饭团、麦粒等,都是诱聚鲫鱼的好窝料,数量也就以一次鸡蛋团大小足以,再多,不能诱聚更多的鲫鱼群进窝不说,还很容易让鱼群提前吃饱,对钓饵没有进食欲望;所以钓鲫鱼打窝,讲究一个勤,但是不可多;窝料要碎,颗粒不要大,窝料抛洒密一些,不要太稀疏。2、鲤鱼打窝重守、重质、重量;鲤鱼并不属于群居鱼种,尤其是体型越大,这种特点越明显,所以窝料打下去,一般都要等待窝料的味型扩散,吸引到窝点附近的鱼道上,游曳的鲤鱼,才有可能进窝觅食;这就导致,诱聚鲤鱼的窝料不能少,过少,可能等味道散完了,都等不到附近的鲤鱼进窝;也不能味型太素淡,过于素淡的窝料,比如嫩玉米粒,新鲜的红薯块,就算打下去几十斤,除非窝点就在鱼道附近,亦或者鲤鱼密度很大,否则发窝极慢;一般我们野钓鲤鱼,根据水域面积,水面大,就打重窝,七八斤窝料打下去,期间3~5小时补一次窝,补窝一次1~2斤窝料,大水面一般1~2天内可以发窝;小水面,则一次2~3斤窝料,4~6小时补一次窝,补一次半斤料就足够,一般5~8小时内,就可以发窝。3、草鱼打窝,需量大、窝点集中,草鱼的食量很大,所以诱聚草鱼,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过路鱼,也就是窝子正好打在鱼道上了,所以草鱼路过时钓上来的;另一种,就是人工打窝,量大管饱,人为的制造了一个食物聚集点,所以才有可能草鱼群吸引进窝,而草鱼的进食习性,是必须把食物点附近的食物都给吃完了才会去下一处,所以数量越大、窝点越集中,一旦发窝,那就渔获非常可观;所以我们打窝聚草鱼时,说白了就是用大量的窝料制造一个食物点,如用草料打窝,按5~8斤一捆草,至少5~10捆,如果是颗粒饵、面饵打窝,那少于10斤,都没必要打窝,纯属浪费。4、鲢鳙的窝料,不在于数量,在于区域,这个是什么意思呢?都知道抽鲢鳙,一定要雾化好,什么轻麸啊、细面饵啊,都是鲢鳙适合进食的,但是有一点更为重要,就是雾化区域一定要大,如果像黑坑抽散炮一样,死盯着一个点,抽出一个柱状雾化区域,那对鲢鳙来说没啥意义,所谓的浑水好钓鱼,其实主要说的就是鲢鳙;其次,就是雾化区域的雾化时间,要持久一些,别抽了十几杆,感觉不错,但是没等多久,就差不多澄清了,那就没意义了;鲢鳙抽窝,最好是一次抽足,至少保证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雾化区域才会慢慢澄清。那么说完了数量,剩下的就是味型特点了,其实常见的这几种目标鱼,窝料的味型特点,也都比较有特色,除非水域附近有特殊的果蔬农林作物,那么这几种主流的味型特点,几乎适用于大多数野外水域。1、鲫鱼窝料以酒味、香味、奶味、腥味这几种混合香为主,所谓的鲫鱼口脏,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鲫鱼的好奇心很足,只要能吞咽进嘴的,不管能不能吃,不管什么味型的,都会试着吃一下,这是其一;其二,就是鲫鱼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什么特别针对性喜欢的味型,但是酒香、奶香、腥香这几种香型混合起来,则非常吸引鲫鱼,这种混合杂乱香型对鲫鱼的吸引,是鲫鱼口脏的另一层含义了。2、鲤鱼鱼窝料多以甜、发酵香(略带点臭)、略带腥比较适宜;鲤鱼嗜甜这一点没啥异议,略带腥味,几乎是除了草鱼之外,所有淡水鱼都喜欢的,那么这个发酵香,有什么说道呢?其实也有两种原因,第一层,是因为发酵香(臭)其实就是酒香的变种,这种香味的穿透还是很强烈的,鲫鱼的嗅觉器官(也是触觉器官),就是须子,在自然届中,鱼的嗅觉器官比陆生动物要灵敏的多,而鲤鱼更是个中翘楚,所以穿透性最强的,必然是最好找到的;第二层,则是因为鲤鱼是底栖鱼种,生活、栖息、进食都在水底,体型又大,所以对食物的需求很旺盛,但是大多数近岸植物的果实、根系,等到鲤鱼能吃的时候,大多数都和水底腐泥一样氧化,也就是发酵过了,所以这也算是鲤鱼的一种特色味型了。3、草鱼的窝料,只要是植物的本味香型,基本上草鱼都不忌口,经常有钓友说,草鱼的草味算是个什么味型呢?其实经常钓草鱼的钓友会有个大概的感觉,就是只要植物,可以进食的,不管是蔬菜,还是果蔬,其实草鱼都不怎么忌口,根本不像鲤鱼、鲫鱼、鲢鳙、青鱼等,还有个味型特点,不是这个味型不进食,比如芹菜,草鱼吃,韭菜,草鱼也吃,小白菜、小油菜,萝卜缨、玉米棒子,这些果蔬味型各异,但是只要是本味的,没怎么加工的,草鱼统统都吃,反而上商品饵中加了一些类似玉米香精之流的,草鱼反而不怎么开口。4、鲢鳙饵,酸、臭、甜、香,按理说我们应该区分花鲢和白鲢,因为这二者对窝料的味型需求不一,但是除非是人工养殖塘,否则有花鲢出没的水域,必然少不了白鲢在这附近,所以现在不少钓友,干脆把这几种香型糅合到一起,虽然人受不了,但是架不住鲢子们喜欢啊,那么大体上,过期的酸奶味、放馊的生韭菜味、过期的臭鸡蛋味、新鲜的草莓味,和鲢鳙喜欢的味型,也就差不离了。那么到最后,就一定要谈一下窝料和钓法之间的关系了,因为这二者之间,关系也是非常的密切,没有钓法的支撑,窝料的使用,也就变成笑话了。1、守钓必打窝,但不是守钓,如抽散炮、打浮、打行程,这些钓法,就没有必要打窝守钓了;钓鱼其实主流都是守钓为主,但是在鱼层错乱、鱼层上浮,亦或者就想人为打截口、打行程时,窝料打低守钓,反而会影响到钓法的效果,所以钓法决定了窝料的使用方式、状态等因素。2、窝点和钓点不一定打在一处,具体怎么处理,要看钓法如何,如我们正常的守钓,会要求窝钓合一,最好就是钓点就在窝点上,就算是被归到休闲钓的黑坑钓,也是这样的要求;但是野钓的钓法种类比较多,比较有特色的走钓,这就不说了,窝点多处,钓点不一,奢求窝钓合一,就不现实,再比如打梅花窝、十字窝的时候,钓点和窝点,其实都没法合一,这就是钓法和打窝之间,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了。3、打窝讲究诱、聚,将鱼诱进窝子不算打窝完成,要有鱼进窝,还能聚集在窝子不散掉,所以打窝打的好,钓法上也要配合,讲究打窝动作轻、小、柔,同样,钓技上也是如此,幅度不大、动静也不能太大。到了最后,其实总结的话就一句,那就是发窝的时机,其实对钓鱼人的经验是很考究的,毕竟我们看不到水面以下的具体情况,很多时候,说是经验判断,其实和瞎猜也没什么区别,当然,猜对了,就是经验,猜错了,就是瞎猜,所以看人文章十篇,不如亲自下水一试,这样才能迅速的养出自己的经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