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初学钓鱼之鱼的习性篇

发布时间:2025/3/26 11:00:32   
今天下午小编与朋友出钓两个半小时一口没见、颗粒无收,冻的不行,看来还是好好写我的文章吧。今天咱们一块来聊一聊几种常钓鱼种的习性及其特点。今天下午作钓水域一:鲫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鲫鱼是杂食性鱼类,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对水温要求不高,鲫鱼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鱼,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成鱼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另外还有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均能生存。鲫鱼的采食时间依季节不同而不同。春季为采食旺季,昼夜均在不断地采食;夏季采食时间为早、晚和夜间;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则在中午前后采食。同时鲫鱼的品种较多,有银鲫、高背鲫、工程鲫等等,咱们这里就不做具体介绍了。二:鲤鱼鲤鱼平时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以食底栖动物为主。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冬天,鲤进入冬眠状态,沉伏于河底,基本上不吃东西。春天产卵,雌鱼常在浅水带的植物或碎石屑上产大量的卵,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鲤鱼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三:鲢鱼鲢鱼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为主要食饵,吃食方式与通常的鱼不同,是通过一口一口地汲水把水中的浮游植物吸入口中,通过鳃耙把水排出,浮游生物则留在口中,咽入胃里。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靠腮的特殊结构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对酸味食物很感兴趣,对糟食也很有胃口。鲢鱼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鲢鱼的饵食有明显的季节性。鲢鱼喜肥水,个体相仿者常常聚集群游至水域的中上层,特别是水质较肥的明水区。胆子小怕惊扰,当受到惊扰或碰到网线时,便纷纷跳出水面生长速度快,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四:鳙鱼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鳙鱼与鲢鱼的大部分外形、习性比较相似鲢鱼同鳙鱼的主要区别是体色和头。鲢鱼又叫白鲢、鲢子,呈银白色,头较小,头长与体长之比约为1:4;而鳙鱼的头明显地大得多,头长、体长之比达1:3,所以它又名胖头鱼。胖头鱼体色比鲢鱼深,杂有不规则的黄黑色斑纹,因而又叫它“花鲢”、“黄鲢头”。它的味道虽不及青、草鱼,但比白鲢好,尤其是它的头,味道特别鲜,故有“青鱼尾巴花鲢头”的赞誉。五:草鱼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六:青鱼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为青鱼的主要分布地区,长江以北较为稀少;青鱼栖息于大江河和湖泊的下层。青鱼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终日游荡觅食,一般不游至水面,食性比较单纯,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对食物充沛水域有领地意识。青鱼的胆子很小,一有动静,就会躲进深水中潜伏起来,所以青鱼常在水底的泥土中觅食。它不像草鱼那样好动,喜欢静静地在水底有水生动物生活的泥层上栖息。相信了解各种鱼的习性及特点后,会在作钓中对您有所帮助,如有不对的地方请钓友多多指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9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