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今日作家伊贵赵寺垱渔歌散文

发布时间:2023/2/23 15:49:13   

赵寺垱渔歌

文/伊贵

地处安乡县黄山头镇腹地的赵寺垱渔场,说起她,我还真有几分愧疚。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山头人,却不知有这么一处不是老家胜似老家的好地方。

赵寺垱的东北面是连绵逶迤的丘岗,东汉将军马援驰援栗树岗的传说就发生于此;更远一点便是大名鼎鼎的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西北角则是水妖作怪的明塘湖,湖底与松东河相连,通江达海,从未干涸。南边是一畴畴流金淌银的田野,沟渠纵横,林茂粮丰,地地道道的鱼米之乡。

要说赵寺垱的美景,不是那文人笔下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不是驴友眼里的瑶山苗寨,水寒孤烟。她有多亩养殖水面,从山岗放眼望去,像一个硕大无比的棋盘,沟渠旁住着养鱼人家,湖面上微波荡漾,在朝霞的辉映下,泛着金光,蔚为壮观。她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味出来,是那种闻得见乡音,梦得见乡愁的美。

有缘识得赵寺垱,还得从去年初冬说起。一个名叫邹小平的高中同学,我们已四十三年未见面了。通过电话联系,我和霞医生、体儿等老同学,相约在黄山头共进早餐。一见面,已完全找不见他高中时的模样了。当年,那个有几分腼腆的小跟屁虫,现已长成高挑威武的水乡汉子了。一头乌黑油亮的头发,一对不大却有神的眼睛,一口整齐雪白的牙齿,一张风霜留痕略显黝黑的脸庞,一身得体的浅灰色隐条西装,一张嘴就是“额俺喜欢喝点酒,饭量大,农村里的人吃不得哪行的。”快人快语,古道热肠,乡音味浓浓的。

我们客气的寒暄了几句,便打开了话匣子,先是一个劲儿揭秘学生时代好笑的事儿,接着便聊起了家庭,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几乎没有什么禁忌。聊着聊着,就扯到了晚年生活的话题。大家都已年过花甲,辛苦了大半辈子,该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了。“鱼头王”快人快语,信口便是“说些鬼话,你不搞哪行的!”

是啊,他说出了我们这一代人共有的心态,劳动惯了,总有这样那样操不完的心,停不下来呀!其实,这个被誉为“鱼头王”的老同学,还真是个养鱼的行家里手。什么时候放鱼苗,什么时候投什么鱼料,什么季节什么天气该怎么侍弄他的宝贝,一水的门前清。二十多年的渔人生涯,他还真成了这个行业的土专家,即便有什么风险和不测,他也能一一化解。他靠着近三十亩水面的鱼塘,养大了三个孩子,培养他们上大学,成家立业,现在还在贴补孩子们。

“鱼头王”除了侍弄他的鱼塘外,还在鱼塘边角地种植油菜、黄豆、芝麻等农作物。屋后摸着菜园,载着橘子、甘蔗,还养了几十只鸡鸭。说是他的三个姑娘回娘家,喜欢这纯正的农家土味。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星夜天,用他独创的土法子,总能钓到几斤野生鳝鱼甚而老鳖,卖了补贴家用,或邀三五好友,来家小酌一番,解解酒瘾。

其实,鱼头王还是一个很有情调的人。他一直保留着学生时代的兴趣爱好,喜欢吹笛子。一旦有客人来访,他便拿出那支珍藏多年的一米多长的竹笛,献上几曲拿手的曲子。悠悠笛声,飘荡在清凌凌的湖面,越过稻禾翻卷的田野,给迷人的乡村之夜,增添了不少农家情调。这是那些深居象牙塔里的艺术家,翻遍任何艺术典籍,都难以捕捉到的乡村之魂。

如果你不是亲手握一握那长满老茧的手掌,不看他脚上那双经穿耐磨的皮鞋,你猜得出他是养鱼为业的农民吗?从他那半斤以上的酒量,再看他歌厅里高飙白(簙)云飘时的豪情,一准认为他是玩得风生水起的包工头,或许是嘴皮子硬气的小土豪。可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鱼头王”。

熟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赵寺垱,如果不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被遗忘千年,荒草萋萋、蚊虫肆虐的水洼地,会改造成杨柳依依、渔舟唱晚的渔人之家,成为新时代小康路上的渔业洼地。

在“鱼头王”的盛情邀约下,我们五个老同学一行,专程来到赵寺垱渔场,来到“鱼头王”家里,品尝了一桌丰盛地道的农家宴。“鱼头王”除了上街割些猪肉,其它诸如鸡鸭鱼肉和鳝鱼、土憨包等硬菜,都是放养和野生的,是那种纯正的野味。呵呵,真是大饱眼福,大饱口福哟!

别离的时刻到了,热心的主人,还特地下湖为我们撒手网捞鱼——每人一条5斤以上的大青鱼,还有橘子、甘蔗等。我们收下了,对!我们收下了,因为我们收下的是一份铬进记忆深处的真情。

金色的火烧云铺满了西边的天际,一只鹭鸟掠过,湖面一阵悸动,“鱼头王”的鱼儿正在撒欢呢。忽然,一曲牧笛《渔舟唱晚》传来,那样清悠婉转,那样酣畅淋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4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