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讲之前,钓友们得分清两个概念——“调性”和“硬度”。在笔者刚开始玩台钓的时候,“调性”的概念就等同于硬度。在人们的意识里,三七调性的竿子肯定比四六调的要硬,甚至一部分钓友直接把三七调的归为鲤竿,四六调的归为鲫竿。这可能与当时市场上中低端振出竿占主导有关。在这些竿子中,上述说法看上去确实没太大不妥,可一旦接触到日系并继竿就会很明显发现问题。至于为何会如此?笔者觉得与钓鱼运动整体水平有关,实事求是地讲,在钓竿制造工艺以及对钓竿的认识上,日本是领先的,幸好我们也逐步赶上,并且在振出竿领域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相信国产并继竿也会越做越好。下面我们来看一张某品牌并继竿的调性图。上图中,横坐标代表了调性,即中鱼受力后,鱼竿的弯曲点。调性大体上分为三类:先调、本调、胴调;以本调为中间点,向前有本偏先,向后有本偏胴,总计五种常见调性(如果再细分一点,还有先偏本和胴偏本两种,但这两种叫法使用较少)。纵坐标代表了硬度,举例来说,硬度就是指两支竿子在调性相同的情况下,需要多大的拉力才能使竿子弯曲到同样的弧度。理解了调性和硬度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就开始选竿。刚开始使用并继竿的钓友,之前对这种钓竿没有实际的体验感受,对于产品图上的参数把握不准,特别是硬度指标,到底硬到什么程度?无法知晓。所以,笔者建议初次选择并继竿的钓友,尽量找手上有并继竿的钓友或者去渔具店亲自感受一下再入手。实在不行的话,我建议从中等硬度、调性偏前(本偏先左右)的产品中选择,这样钓手比较容易适应,竿子的适用性也较好;最不建议用惯振出竿的钓友一开始就购买长尺胴调软竿,如果水不够深,绝对会让你抓狂。第二个是重量问题。重量分为自重和感重,老钓友自然明白两者的区别,新手或者没接触过并继竿的钓友可能会犯错误。确实,并继竿的自重普遍都很轻,但持感就不一定轻了,由于元径较细,并继竿普遍都有头重现象,特别是十八尺或者以上的,普遍手感较重,喜欢轻盈持感的钓友要慎买。第三个是选择并继竿的技巧问题。总的方向:选竿切忌“独树一帜”,不要总是认为别人都是泛泛之辈,只有自己才独具慧眼。虽然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人类还是有一些共性的,比如在24℃的温度下都会觉得舒适。与此同时,钓者也要明确自己的风格,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笔者上述两个观点并不矛盾,比如大家普遍认为钓小鲫鱼首选12尺中硬先调竿,而玩大鲫鱼用胴调软竿更适合,那么如果你坚持选择胴调软竿来速钓小鲫鱼,通常来讲就不合适。但如果你确实觉得胴调软竿比先调中硬竿舒服,理论上讲这就是你的独特风格,但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人会这么认为的。因此,真正的风格是指你更喜欢用先调中硬竿钓小鲫鱼还是用胴调软竿玩大鲫鱼,或者是在钓同样的鱼时,选用的钓竿与大家普遍认可的略有差异,而不是明显不合适。根据水情鱼情来选竿关于水情。如果钓场水很浅,那么浮标离竿梢距离较远,则优先选择调性靠前的竿子,比如先调或本偏先的竿子,硬度也应在中等及以上。相比胴调软竿,这种竿子的优势在于扬竿刺鱼较犀利,在控鱼和抄鱼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在有风或风大的天气里抛竿也容易得多。一般情况下,钓者若想选二十一尺以上的竿子,则应选轻量型的。不过,在风大且逆风的天气里,轻量竿由于自重较轻,抛投时竿子惯性较小,人的感觉是风阻较大,而且竿子放在竿架上也有被风吹走的危险。如果钓场水较深,那么对竿子的调性、硬度的要求便有所降低,因为扬竿刺鱼时“垂直提拉”成分占多数,相比长尺钓浅水,刺鱼时对竿子位移量需求不是那么大,刺鱼滞后感可以减轻,所以,只要竿子不是太长,就不必特别强调先调,本调、胴钓也都可以,硬度要求也可以放宽。在水深的钓场施钓,竿子越短,越可以向胴调靠,硬度也可以越低,遛鱼乐趣也就越大。关于鱼情。一般来说,钓小鲫鱼宜选先调、硬度中等或以上的轻量竿,但这并不是说这类竿子就只适合钓小鱼,要知道这类竿子是针对体型较大的日鲫开发的,但上限比较小,只能说钓3斤以下的都很合适,偶遇5斤重的也可一搏,但5斤以上就会大大增加爆竿风险。对垂钓小鲫鱼来说,这类竿子轻量、犀利,强度也足够,非常适用于扬竿频率较高的小鲫鱼施钓。如果鱼体较大,比如经常有3斤以上鲤鱼上钩,那么钓者就要充分考虑到竿子强度的问题,所以轻量竿此时就不合适了,应该选择硬度较高,竿壁较厚的竿子。当然,钓超过10斤重的鱼,笔者觉得还是用振出竿为好,毕竟再强悍的并继竿也不是针对大体型鱼类设计的。对介于两者中间的中等体型的鱼类,或者偶尔出现大家伙的钓场,则选择综合性能均衡的竿子。有人说,并继竿只适合钓小型鱼,笔者觉得这种说法站不住脚。首先,日本鲫鱼的体型较大,3斤左右的也很常见,体长最大的可近半米。笔者估计,最大的日本鲫鱼的战斗力可相当于国内4斤左右的鲢鳙鱼。可见这种鱼本身就不算小了。其次,除去轻量竿存在爆竿的危险外,大多数并继竿在垂钓大鱼时反而比振出竿有更高的成功率。笔者也曾使用0.4子线,配合4.5米振出竿钓上过几条3~5斤重的青鱼,但成功率只有50%,一旦扬竿力度把握不好,或者钩条较粗时,鱼儿被刺痛了后一个外冲便把子线弄断,即使子线不断,在遛鱼过程中鱼的挣扎力度也比较大。而使用中等硬度并继竿时,鱼儿几乎都没剧烈反应,几乎是在恍惚之间被遛翻。笔者觉得两者差异在于并继竿比较柔韧,本身搭配的也是小钩子,无论是刺鱼还是遛鱼都不会给鱼太强烈的刺痛感,可以说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效果。但是,并继竿钓大鱼也是有一定范围区间的,个人觉得用它钓超过10斤重的鱼,成功率就有较大变数了。根据个人喜好来选竿大部分钓友购买并继竿都是为了享受其特有的手感,笔者也不例外。个人认为手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中鱼后的遛鱼手感和操作舒适感。1.中鱼后的遛鱼手感手感清晰度。许多用并继竿的钓友确实能够感受到鱼在水下的每一个动作,这种感觉真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总之非常美妙。具有这种效果的竿子,多半具有以下特点:使用碳布等级高,元径较细,有一定硬度(中等或以上),调性不太靠后(本调到先调这个区间)。笔者的观点就是:这类竿子对力的传导损耗较小,所以很清晰,加上合适的力矩效果,还能起到放大的效果。由于轻量竿一般都使用含碳量很高的高等级碳布制作,竿壁又薄,调性大多靠前,所以在手感清晰度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持久的负重感。这种手感多半出现在调性靠后的软竿上,有钓友形容这种手感为“拖着水中的破布”。这种竿子通常针对体型较大的鱼。出于对柔韧性的考虑,这种竿子的碳布材料等级不会很高,或者是使用高等级碳布的同时,加入玻纤等抑制弹性的材料,目的就是使竿子韧一些,绵一些,遛鱼时间长一些。同时,为了保证竿子具有一定的腰力和强度,竿壁一般都较厚,所以头重感是最明显的。总之,这类竿子刺鱼不犀利,控鱼主动性差(元径细,且硬度不高),但遛鱼时间长,俗称玩竿(有时是玩鱼,有时是“被鱼玩”)。这种竿子通常不会出现很长的尺寸,经典尺寸一般都是短尺,适合在深水钓场钓体型大一些的鱼(目标鱼越大,竿子硬度要越高),玩插水的钓友大多喜欢这种竿子。两者兼顾型这类竿子比较少,多半是比较高端的产品,手感清晰度和遛鱼感觉都做到了很好的平衡。2.操作舒适感以上三点都是围绕中鱼后的手感来说的,而对于整个作钓过程来说,中鱼过程所占比例并不大,野钓时就更小了。所以,抛竿、持竿、扬竿时的舒适度是很重要的,操作舒适感也可认为是一种手感。持感,即感重。如果你选择并继竿是奔着“持感轻”去的,那么所有十八尺以上的竿子都会令你失望。虽然自重很轻,但第一,并继竿相对振出竿来说元径很细,重心靠前;第二,并继竿的握把都是葫芦把,不能像有些振出竿那样抵在前臂上,完全靠腕力。仅这两点就使得其头重明显,十八尺以上持感不佳。不过,除去少数很软的长尺竿外,头重的并继竿在抛投性上通常都很好。扬竿刺鱼时的犀利程度。这个当然是短尺中硬以上先调竿最好,长尺软胴调的要慢一拍。C.根据外观和做工来选竿在笔者眼中,并继竿不仅仅是钓鱼工具,还是“情人”,所以外观和做工也是选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像笔者这种“外貌协会”的钓友。与大多数钓友普遍喜欢仿竹涂装的竿子不同,笔者偏爱下面这两种涂装色彩绚丽,现代感强的的竿子。除了竿身颜色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改变之外,这类竿子还有以下优点:与带竹节的竿子相比,油漆重量所占的比例较小,这就使得这类竿子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比带竹节的竿子拥有更大的强度;而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又能做得更加轻量。因此,市场上大多数轻量型并继竿都是这种色彩绚丽的涂装。另外就是下图这种段卷涂装,看起来颇为“闷骚”的竿子。这种竿子同样没有竹节设计,所以尽管漆水厚重,但碳纤维仍然占有很大的竿重比例。笔者钓混养鱼情时,都偏爱使用这种碳布厚实,漆水厚重的竿子。实际上,每个品牌的旗舰竿都是漆水厚重的类型。关于竿子的涂装,笔者就不多说了,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d.“集邮型”和“收藏型”钓友的选竿模式。这两种钓友多半是土豪或发烧友,而且对钓具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见集邮型钓友要么财力丰厚,要么带有轻微强迫症,对自己喜欢的某一款竿子往往一买就是好几根不同的尺寸,有些人甚至全套购买。收藏型钓友虽然也“发烧”,却更为理性,通常只对一些真正的好竿感兴趣,一个“精”字最能体现出他们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