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习性 >> 上海美食不为人知的真相,填补早点正餐
在网上搜寻了下上海特色美食小吃,全面介绍得很少,作为美食达人,我来填补下空缺。以下内容主要涉及上海知名或极少起源于当地的大众小吃。因为篇幅较长,为了便于小伙伴们翻阅,按早点、正餐、古镇小吃、街边小吃、夜宵、特产进行分类。看完这篇文章,除了这些小吃不为人知的真相,你还能知道去哪儿吃不会坑,或者比较正宗的吃法。
一、早点
1、小笼包
说到上海小吃,小笼是不得不先提的。但你知道吗?小笼并非起源于上海,而是北宋时期河南的开封。随着南宋皇室南迁,逐步发展到江南各地的。真正起源于上海的,确切地说应该是诞生于年南翔小笼。除了开创性地在汤汁制作中用鸡汤代替清水煮皮冻外,也根据时令加入蟹黄、虾仁。比较可惜的是,目前南翔古漪园总店和市区豫园城隍庙分店的味道,已经不被本地人所认可。
那么哪里还能吃到比较正宗的老口味上海小笼呢?如果是鲜肉小笼,我个人比较推荐这2家:万寿斋(甜味)、上味馆南翔小笼(咸味)。
关于怎么吃,轻轻提(筷子夹起小笼包)、慢慢移(把小笼包放在小汤勺里)、先开窗(在小笼包上咬个小口子,同时吹一吹)、后喝汤(用嘴把汤汁慢慢吸出来)12字真言已经很好概括。顶上有开口的蟹粉小笼要趁热吃,因为醋是从口子里灌进去再和汤汁一起吸的。如果冷了就醋就不能和汤汁完全融合,一吸都是醋味儿。
2、生煎
现在来上海,铺天盖地都是小杨生煎,其实小杨生煎的历史至今也只有24年。上海知名的生煎店最早只有两家,是20世纪30年代的“萝春阁”和“大壸春”。分别代表的是混水生煎(汤汁多,皱子收口在生煎底部)和清水生煎(汤汁少,皱子收口在生煎顶部)。
萝春阁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大壸(kun)春一直保留至今,并因为食客们误打误撞,名字被叫成了现在的大壶春。如果你喜欢吃汤汁少的老上海生煎,你可以来云南南路的大壶春试试。(我吃不太惯,口感比较干,但我爸和奶奶都说这里味道正宗)。
如果要吃混水生煎,除了小杨生煎,我还推荐你去虹口区山阴路的光头生煎,他们家的生煎做的时候就很香,不蘸醋也不会觉得很腻,底部也不是煎的很老的那种。丰裕生煎听朋友推荐过,但因为我自己没去过,就不好多说了。
3、“四大金刚”里的咸豆浆和粢饭团
再次申明,上海的咸豆浆不是豆浆直接放盐,是在浓郁的原味老豆浆里,加入榨菜丁、虾米、油条和葱。比较正宗的肇周路阿婆咸浆,因为动迁已经找不到了,但是胶州路上的蒲石小点,还是能找到以前咸豆浆的味道。一般可以自己加麻油或者辣椒油,会更提香。有时候觉得1碗豆浆吃不饱,还可以自己单买根嫩油条蘸着吃,油条沾着香浓的豆浆汁,也别有一番风味。
然后正宗的上海粢饭团是圆球型的,馅儿都是封死在里面的,不是现在的椭圆形或者两边能看到馅儿的圆柱体。你要吃这种老式粢饭团的话,可以去真圆粢饭团吃。关于吃法方面。吃圆球型粢饭团,要一边吃,一边隔着外包装袋自己把饭团捏一捏封口,这是为了不让馅儿漏出来,同时也可以保证你吃的时候糯米包着一部分馅儿,口感不会太单调,而且自己动手也比较有趣。
4、粢饭糕(新增)
粢饭糕这个点心目前在上海也比较少见。但一般只要有早餐铺有卖油条,通常也会有粢饭糕。以前路边买的粢饭糕,都是用模具做好样子,放到第二天早上才下锅炸制的。这样做出的粢饭糕非常香糯。
如果要吃粢饭糕,我建议大家去普陀区黄陵路的老式小区附近转转,看到有卖油条的基本都有。如果非要推荐一家点评上找得到的店的话,就去阿文夜市豆浆油条店。还算比较正宗。
如果你要判断一家粢饭糕做得正不正宗,好不好吃,就看以下3点:外脆-刚出锅时你自己挑摸摸粢饭糕的外壳硬度,有一点软乎乎的就不行。里嫩-看看粢饭糕内部没过油的籼米比例,一般如下图红圈白色区域大小的,会比较好。多汁-并不是糕里面有很多水分,而是里面的白色粢饭是不是吃上去又糯又热,如果缺一样,说明炸的时候火候不对或者时间太短。
5、双档/单档(新增)
上海传统小吃。双档是由两个百叶包、两个油面筋塞肉、一碗粉丝所组成的,类似于汤的一种食物。如果是一个百页包、一个油面筋塞肉、一碗粉丝所组成的就叫“单档”。关于单双的区别,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碗里2个百叶包叫双档,有1个叫单档。
这类汤食早点,一般都是搭配比较干或油腻的点心食用,达到解渴去腻的作用。除了双档/单档汤,和它齐名的还有油豆腐粉丝汤、鸭血粉丝汤和咖喱牛肉粉丝汤。这几样都是上海人常吃的早餐汤点心。目前单双档在云南南路的鲜得来和城隍庙都能吃到。但如果想一次性将这四种汤都尝到,可以去虹口区的光头生煎。
二、正餐类
1、本帮菜
写这个是因为在回答中看到有人说,舌尖里牛逼的本帮菜馆并不好吃,所以来上海没必要心心念念地找上海菜。对此我觉得需要做一个补充。首先上海年轻人平时去吃的所谓本帮菜馆,基本都是如外婆家、白鹿原、南京大排档这种连锁江浙菜。本帮菜馆如小南国、俏江南等,只有在宴请宾客或春节这种时候才会去吃。但你问我是否有像自家烧的馆子,那我可以向小伙伴们推荐一家。东安路上的奥灶菜馆。
2、白斩鸡(新增)
白斩鸡又名白切鸡,白灼整只鸡后冷却切块蘸酱油食用。原属粤菜,因为清代五口通商开埠以后,广东人蜂拥至上海进行贸易,才逐步传到上海。这里有个误区和大家解释下,很多人到上海,有的店这道菜叫三黄鸡,有的店叫白斩鸡。其实都是一样东西,白斩鸡是指鸡的做法,三黄鸡则是做白斩鸡鸡种。
白斩鸡好不好吃,有2点。一看原料,二看酱油。原料一般最好要用活鸡,但因为之前禽流感,上海这边目前很少有活鸡售卖。而酱油,除了调制外,有些店会把酱油烧制一下,让其口感更醇厚。来上海吃白斩鸡,振鼎鸡只能算一般。真算不错的,就是那些农家菜的散养鸡,鸡肉非常嫩,而且酱油调得也不错。我们家吃过的有江南公社和松江名灶都不错。
3、熏鱼(新增)
之前在知乎上有看到关于爆鱼和熏鱼的区别提问,其实在上海,爆鱼就是熏鱼的别称。过去上海的熏鱼炸制时间不会太久,所以颜色大都是棕色。但也不知道从何时兴起,上海人开始喜欢吃鱼皮酥脆,鱼肉紧实的暗褐色熏鱼。于是上海熏鱼开始更注重工序中的爆(炸)。
熏鱼的原料上海这边多用青鱼块,以前都是直接买的熟食。现在要吃新鲜的,也可以去菜市场直接挑活青鱼现杀现做(一般招牌XX爆鱼就是现做熏鱼的)。如果你比较喜欢又脆又入味的熏鱼,我推荐上海虹口区腾克路菜市场里的那家熏鱼(就一家不难找),我以前带给外省市小伙伴尝,都觉得不错。
三、古镇小吃
朱家角、七宝、南翔都是上海比较出名的古镇。但是上海古镇中的清流当属新场古镇。从客流量和商业化角度来说,都没有前3个这么浓郁(现在在当地政府推导下也开始小有名气了)来看看这些真正起源于上海的小吃吧!
1、下沙烧麦
下沙烧麦起源于明代的上海南汇航头镇下沙社区,相传是当地百姓为了犒赏抵抗倭寇的军人所作。下沙烧麦和普通烧麦有3个区别:咸味馅料以纯猪肉为主,加入当季的冬笋,没有一粒糯米;馅儿内加入猪皮冻,加热后有如汤包般的汤汁;还有甜味烧卖,用豆沙、核桃肉、瓜子肉和陈皮橘制馅(很少见到)。
因为有汤汁,所以和小笼有点像,但是需注意,因为下沙烧麦采用的是当季春笋,所以从时令上讲最近正是食用最为鲜美的时候。前几年新场古镇烧卖做得最好吃,现在已经停止营业了。试了其他几家,都没有哪家好吃,古镇其他的小吃也不知还能传承多久,痛心中。
2、草头饼
也是上海独有,起源于明代新场古镇,用新鲜草头煮熟切碎+糯米做成的饼,店铺的话推荐新场古镇蒋记臭豆腐对面的那家。
3、粿饼
上海只有在新场古镇的今日闲食府这一家在做这个。外表看上去非常平淡无奇,但吃法上如果你不注意,是要吃大亏的!我第一次吃的时候,一咬下去感觉一股滚烫而芳香的汁水流入嘴内,瞬间有一些溅在衣服上,你要我形容这种感觉,吃得快汁水是在嘴里爆开来的!
4、鸡汤豆腐花
这是我去年去新场古镇时走小路才看到的,据说当地非常出名,但上海市区的人都不是很清楚。最早的一家是年(清朝光绪年间)开的。
当时中午到的,本来看着不是很浓郁的鸡汤,觉得会不会很淡。结果吃了几口,的确有鸡汤鲜味,但不是那种很浓郁的油汤,淡淡的反而和豆腐花相得益彰。刚刚说地镇上的老店,叫:竹枝豆之张记鸡汤豆腐花。老板原本姓陆,住在大团镇,之后举家搬到新场的。后来转让给现在的老板,估计注册了商标,也只有他家敢挂这个牌子。
结束语
上面这些都是目前只有在上海才能吃到的本地小吃,本人写这么多也是希望这些难得好吃的本土小吃为大家所知,不要因为小众而最后没落了。
因文章字数有限未完待续,明日更新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