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拦坝20年的三峡水库,会像尼斯湖一样吗水

发布时间:2022/9/30 19:49:35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公元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尼斯湖中游泳,突然仆人遭到水怪袭击,得亏及时相救才保住性命,自此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直到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清晰,但从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特征,看上去很像七千多万年前已灭绝的蛇颈龙。虽然证据不足,但尼斯湖水怪自此引起了举世轰动。

为此,美国电影公司还为其拍摄了专门的影片,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对于事情经过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尼斯湖水怪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而近日又有人称,在尼斯湖看到一种有两个黑色驼峰的生物在游泳,这被视为是年尼斯湖水怪的第四次“官方”目击。

三峡有大鱼生存的条件吗?

虽然尼斯湖水怪的传说一直存在,且经久不衰,还拥有一批狂热的爱好者,我们暂且不管尼斯湖是否真的有水怪,但肯定是有大鱼存在的,可能就是这些大鱼被误认为水怪了。既然尼斯湖有大鱼,那么在我国长江拦坝20年之久的三峡大坝,能否具备大鱼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呢?

大鱼生存所需要的空间

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7公里,最宽处2.4公里,水域超过1,平方公里,湖水很深,平均深度达米,最深处有米。湖水终年不冻,北端与北海相通,是英国第三大的淡水湖。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平方千米,三峡大坝在修建之后,总库容亿立方米,坝顶最高达到了米,平时正常的蓄水位是米,枯水期的最低水位是米,在雨季时的防洪水位是米。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三峡水库和尼斯湖水域面积都超过一千平方公里,虽然三峡水库要少平方公里,但是在人工湖泊中算是佼佼者了。从深度来说,尼斯湖更深一点,尤其是平均米的深度,最深接近米的深度更容易藏大鱼,三峡还没有突破米。而大鱼肯定是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生存,尤其是深度要达到,要不然怎么说深海藏蛟龙呢。所以从水域面积为大鱼提供足够的空间来看,三峡看上去好像没尼斯湖厉害。

大鱼生存所需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生物生长的大小和快慢,比如: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型陨石或是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引发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导致地球升温5~8度而发生“高烧”。但在这种高温下却孕育出了长达15米,直径宽1米,体重达一吨多,迄今为止最大的蛇类,泰坦巨蟒。

尼斯湖海拔没到16米,就夏季而言,距离水面30米内的水温可达12℃,但是30米以下的水温却仍然保持在5.5℃。对于鱼类来说,深水处显然不太适合生长,而30米的水深也能满足尼斯湖大鱼生存,那么是不是说明水深只要达到一定深度即可。但年却在水深超过米的地方,发现了北极嘉鱼,所以深水处是否有大鱼又成了一个谜。

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平均气温为25℃-35℃左右,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在至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三峡水库蓄水后,蓄水前1月份平均水温由10.1℃升高到蓄水后12.9℃,水温升幅达2.8℃;而夏季水温正好相反,总体上来看呈现冬暖夏凉的现象,当然水越深温度肯定越低。

两相比较来看,三峡大坝的水温在冬季的时候和尼斯湖夏季水温差不多,更别说三峡水库夏季的水温了,所以在水温上,三峡水库应该更适合大鱼的生长。

大鱼生存所需的其它条件

人类的生存尚且以食物为天,对于鱼类来说肯定也是如此,食物对大鱼来说更重要。不管是尼斯湖还是三峡水库,食物的来源应该都比较充足,英国是发达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比较到位的,所以尼斯湖的食物应该不是问题。而三峡汇集众多的水源,尤其是夏季强降雨的时候,各种食物被冲到水中,现在对库区生态保护的意识也很强,鱼类肯定不缺食物。

除了食物之外,鱼种也决定了大鱼的数量,没有大鱼的苗子哪能长出大鱼呢?那么尼斯湖有什么大鱼苗呢?年遗传学家尼尔·杰梅尔团队在尼斯湖发现了大量鳗鱼DNA,而尼斯湖中鳗鱼有的长达5~6米,因此认为尼斯湖水怪就是巨型鳗鱼。年1月,美国专家亨利·鲍尔认为最与尼斯湖水怪相似的生物是巨型海龟。

而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内生活着种鱼类,包括长江四大家鱼:草鱼、鲢鱼、青鱼和鳙鱼;常见的鲫鱼鲤鱼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长江白鲟等鱼类,长江已经实行全流域禁渔10年,三峡大坝里的鱼类也在保护区域内,虽然有的已经宣布灭绝,但水中大鱼也是有存在的希望。

已经被发现的大鱼们

长江白鲟

在史料记载中,长江白鲟可长到7米多,重千斤以上,是曾经的中国淡水鱼之王,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至今的古代鱼类之一,在我国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就是长江白鲟,由于其吻部长状如象鼻,所以称之为象鱼。长江白鲟是衡量长江生态平衡的指标性物种之一,上世纪70年代,长江白鲟一年的捕捞量有5吨左右,仅仅30年后,就很难寻觅其踪迹了,最后一次“露面”是在3年大年初一,科学家救助了一条长江白鲟,但因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不见。

中华鲟

从体型上来看,中华鲟是长江流域内目前体型最大的鱼类,生长迅速,体长可达5米,常规体重在多千克,最大体重可达千克左右。中华鲟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需要在海洋中生活9-18年左右才能达到性成熟,然后沿着长江洄游到上游四川宜宾以及金沙江下段繁殖。但是三峡大坝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它们的洄游,导致数量不断减少。

青鱼

是四大家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鱼,因喜欢吃螺蛳被称作为螺蛳青。青鱼个体大,生长迅速,一般大个体可达70kg以上,体长达1m余。在中国境内大个体的青鱼捕获记录有,5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捕获的,长1.86米、重公斤的青鱼,后被制成最大的青鱼标本,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年在浙江天子岗水库,捕捞出一条身长1.92米,重达斤的螺蛳青。这些青鱼都是生活在封闭且面积有限的水域中,那么对于库容量达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肯定能长出更大的青鱼。

其它大鱼

除此之外,长江里也有其它的大鱼,如鳙鱼:年7月,重庆拍摄者拍到一条超级大鱼,体长超过3米,体重大约公斤,最后经过专家分析论证可能就是鳙鱼。鲶鱼:最有名的就是坦克鸭嘴鱼,也叫巨魾,体长1.5-1.8米,少部分达2.5米,体重73公斤以上,虽然它们主要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大卡里河中,但并不代表长江就没有体型差不多的鲶鱼。鱤鱼:最大者可达2米,重达67公斤。外来入侵鱼类:鳄雀鳝体长1.2-1.8米,体重45-72千克;巨骨舌鱼:成鱼体长可达2-6米,重达千克,世界纪录为斤重。

三峡水库的生态

基于亚热带的影响,长江流域在雨季降雨量较多,导致河水暴涨冲破河堤发生洪涝灾害,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三峡大坝建设的最大作用就是防洪抗旱,不仅拦截了洪峰,减少了洪涝灾害,还能在干旱的季节开闸放水,确保下游河流一直有充足的水源,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而我们都是其中的受益者,这都是好处。

但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端就要看到弊端,其中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洄游鱼类通道的阻断,物种种群数量锐减。当然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提出“鱼梯”设计方案,在三峡边上确立一个可以提供洄游的鱼梯,尽量保证当地的生态体系,鱼类也可以正常繁衍生存。大力发展人工繁殖,定期向长江中投放大量鱼苗,努力重建栖息地,确保种群基因延续。最重要的是自年1月1日,开始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推行长江10年禁渔,决心之大,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鱼类生物。

当然自禁渔以来,长江生态慢慢有所恢复,久违的江豚开始频繁浮出水面嬉戏,露出标志性的笑脸;生态调查组能一次性捞起20多条鲟鱼;就在前几天,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对刀鱼进行资源监测,一网就捕了多条,长江三鲜之首也在慢慢恢复。所以对于三峡水库中的一些其它鱼类,我们抱有好奇心和信心,肯定会有体型更大的大鱼在等着我们,并在不久的将来再次见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6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