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还在为这些问题烦恼吗?钓不到大鱼?/鱼讯不好?/不灵敏?/只能钓底?※大鱼生活在底层,水深的地方,一般高岸较远,要使用能远投的漂;※传统使用铃铛矶竿,鱼咬钩了还不会出现讯号,要拖动钩才能出现讯号;※传统矶钓使用铃铛,只能听声音才会知道有鱼上钩,反应慢;※传统使用爆炸钩矶竿,只能钓底,不能钓浮。选择矶竿滑漂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看到这样的宣传语,你心动了吗?笔者也是矶竿滑漂远投钓法的实践者,也在边学习、边摸索的过程中,抽空写下钓组中滑漂、铅坠选择的过程与钓友们分享探讨。矶竿远投矶竿和钓线都好选择,一般选择5.4米左右轻便的鱼竿,储线米和冬钓鲫鱼打串钩渔轮要求差不多。钓线根据目标鱼种的大小、鱼线的拉力值确定钓线的大小。由于有储线渔轮即使碰到大个体鱼类,调整好卸力,也可轻松应对。另外还要考虑钓场水域水底复杂情况,适当加大线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对5斤左右的鱼类3号线就可以了。我们不是专业钓手不讲究超硬、超轻、超贵的追求,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择既能满足而且经济耐用的钓具即可。后期我们也将在文章中详细介绍矶竿的选择方法。决定钓组灵敏性的关键是的是钓组搭配是否合理,而合理的核心就是漂和坠。最早李大毛老师用的远投漂,是自重远投漂。钓组从矶竿导线环出来依次如下:①棉线结→②半圆挡珠→③外挂式连接环→④卡拉棒→⑤铅皮座→⑥配重铜坠→⑦鱼钩自重远投漂的优点是抛投距离远,漂目清晰。自重漂尾部带环,通过外挂式连接环与钓组结合。实际使用起来,站立不稳,灵敏度不高,只适合钓大水面,大型鱼类。还有一种海钓矶钓漂,类似于我们常用的手竿台钓漂,灵敏度也不高,漂尾带转环(相对于自重漂信号有所提高),也是通过外挂式连接环与钓组结合。看上面的示意图就可以知道,浮漂通过外挂式连接器、其中有快速别针,中间节点太多,浮漂信号传导慢,灵敏度大大降低。看钓组里面还有配重铜坠,所以上述钓组原来是用于海钓的,直接拿来钓淡水鱼类确实勉强,钓鲫鱼等小型鱼类想都不用想了。而我们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河流、水塘等小水域垂钓,目标鱼种基本都是鲫鱼、鲤鱼、草鱼、青鱼、鲢鱼等鱼种,而自然小水域里面草鱼、青鱼等并不常见,还是以钓鲫鱼为主,鲤鱼为辅。这就要求钓组灵敏度要高,适应性要强,最好和手竿配件能通用更好。所以后来李大毛老师以及爱动脑筋的钓友们改良了钓组,更适合淡水钓小型鱼。看下面的改良钓组。可以看到把外挂式连接器取消了,改成带转环的浮漂座,直接插入手竿的浮漂,考虑到钓远使用大浮力浮漂。配重铜坠取消了,用可调换通心铅坠或者铅皮座都可以,相对于海钓钓组里面大浮漂、重铅坠灵敏度不知道提高多少。钓法灵活,钓底钓浮通过加减铅坠重量就可以实现,和手竿钓浮、钓跑铅一样。浮漂与铅坠的搭配浮漂:区别于手竿浮漂,要选择大浮力的纳米浮漂,不吃水,初学的钓友可以先买便宜的塑料空心浮漂学习,浮力至少在5克以上(手竿3号大漂浮力不超到3克)。铅坠:根据抛投远近、钓底还是钓浮(特殊情况),选择铅坠大小,如果钓点在20米左右,钓底的话用10克左右铅坠即可。矶竿滑漂远投钓法基本都是钓底,铅坠的重量是远大于浮漂的,铅坠使用方法同手竿钓跑铅,把铅坠两头的太空豆拉开,根据目标鱼种的大小确定行程,大鱼钓线的行程长,钓鲫鱼行程大概10CM就可以了。铅坠沉入河底后,钓线由浮漂的牵引处于稳定的绷紧状态,鱼咬钩拉动钓线,通心铅坠不动,钓线从通心坠中间来回拉动,信号反映到浮漂。鱼钩前面的太空豆可以往浮漂方向拉,造成子线加长的效果,类似于手竿打飞铅的钓法,在流动的河水、溪水里面让鱼饵活动起来,诱钓的效果更好。悬坠钓离底、钓浮法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会采用,比如说在桥上、坝上。矶竿滑漂远投适钓距离的远近矶竿滑漂远投是相对于手竿的垂钓距离,从视觉的角度来看,矶竿滑漂抛出50米以上,看不见浮漂没有意义了,最好在20米~30米之间,一味的靠加大铅坠并不能把矶竿钓组抛投的远与准,线组漂、坠的组合是否合理是关键。从淡水河流及水塘鱼的栖息环境来考虑,距离岸边20米以上,对于鱼类而言已经足够安全了,岸边水草多,太远、太深水草很少,甚至没有,同样失去了天然屏障;岸边水草多的地方也是浮游生物活动的地方,鱼儿远离岸边觅食不方便。窝料、钓饵顺便交代一下吧。窝料还是和传统钓的窝料差不多,差异在于传统钓的窝料用的颗粒小,诸如小米为主,矶竿滑漂远投钓的距离稍远,不好打窝,只能用饵勺抛打过去,必须采用大颗粒窝料,诸如玉米、小麦等,否则重量轻会在空中散开,诱鱼面积太大而且抛打不到钓点。窝料及红虫钓饵可根据不同季节、当地水域鱼的偏口性采用玉米、小麦、商品饵或者红虫、蚯蚓等。商品饵做钓饵制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硬、黏,由于钓点很远,饵料状态最重要。因为矶竿抛竿频率现对于手竿要低很多,首先要求饵料不能雾化,要黏,这样在水底停留的时间长;其次要硬,要捏的实在,这样才能保证钓饵在穿过很深水层后状态依然良好,更不会在抛投的过程中散落掉;最后味型相对不重要,因为钓点远离岸边,鱼类的警惕性很低,类似于手竿垂钓的生口鱼,所以状态的重要性大于味型。饵水比例掌握在1:0.7为好,要反复打揉20~30次。还是那句话,钓无定法,钓友们一定根据当地水情、鱼情改变钓法及钓具。与鱼斗其乐无穷!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是个人观点,欢迎钓友在下方留言,共同探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