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节前中国邮政春运忙为何说收的不是包裹

发布时间:2023/4/7 18:48:42   

收到母亲寄来的年货包裹的时候,一米八三的孙郁一下子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打开包裹,腊青鱼、蛋饺子、藕饼,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每年他都会收到几次家乡寄来的包裹,春节时候的包裹格外大。安家、生孩子、忙工作,连续几年他都没能回老家过年。今年,他的孩子不到一岁,因为江苏镇江老家没有暖气,这个春节是父母主动劝他别回来了,怕小孙子在南方的湿冷天气里受罪。十分想念儿孙的父母打算开春来北京看他,却赶在过年前把家乡味儿邮寄过来,以解孙郁的乡愁。

而在京城的另一个角落,一群邮政职工正在为孙郁们的包裹忙碌着。临近春节很多商业快递公司放假,邮政的业务量逐日增长着。用他们的话说,“每年这个时候,就看出咱邮政的工作态度了。”

快过年了邮政忙了

早上6点天还没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西城区牛街邮政支局的投递部副主任张莹、投递员吕磊就来到了单位。几分钟后,厢式车开到门前通道,满满的一车包裹他们点数装卸,将包裹分批推到分拣室。

按理说这并不是吕磊的业务,因为他是个信件投递员。但40岁的吕磊不仅身体好、人缘好,也在牛街邮局工作了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里他眼见着牛街街边的小平房变成了楼房小区,每天穿梭其中,对附近格外熟悉。一旦遇到地址不清的包裹,或是忙不过来的业务,他便会被“请”来帮忙。

这一年里邮政的包裹投递部门会遇到几次业务大高峰,电商做活动的日子和节日,是最忙碌的时候。每逢此时包裹投递员都可能遇到巨大的压力,若遇到生病请假,更会让工作捉襟见肘。于是,如同吕磊的一班老职工便会临时来帮忙。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大替”,代表工作能力强的替班员。

多个包裹很快分拣到了13个围栏车里面。6点半左右,投递员们一个个来到了分拣室。很快堆满包裹的分拣室被一扫而空,13个人骑着13辆电动三轮,消失在夜色中。“今天人齐,看来不用你出马了。”张莹对吕磊说。不过吕磊也闲不住,他快步回到信报分拣室,准备一会儿骑车出去投递。

“这两天的业务量已经在提高。”牛街支局的副局长刘玥说。以往牛街支局每天会收到个左右的包裹,腊八之后开始上涨,至最高峰会达到个以上。西城区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其他网点的业务增量类似,少则增加50%,多则增加%甚至更高。

临近中午,有投递员回到了邮局,吃口饭趴一会儿,又一辆厢式货车卸下了一车包裹。张莹、吕磊跟着一起忙活完分拣之后,投递员一个个骑着电动三轮开始了下午的工作。“每天凌晨、中午、晚上,一共来三趟包裹,晚上和凌晨来的上午投递,中午来的下午投递。”张莹说。

打工者、老人更青睐邮政

牛街邮局的另一头,早上的业务大厅里柜台前排起了小队,一个巨大的包裹格外惹眼。中年男子站在柜台前,帮助工作人员检视了一遍包裹里的东西,其中包括几件衣服和一床被褥。

这位中年男子来自河南省信阳市,在北京西四环的一处工地做建筑工人。这已是他在北京的第六个年头。“年年春节回家,春耕之后没准还会回来打工。往年都是阳历年底就走了,因为冬天太冷,对施工不利,所以工地一般不干活。但今年有个老乡让我帮工做了点儿配件,就耽误了。”还好老乡答应了,年底开着自己的小轿车一起回家。

这可算是难得舒服的旅程,若是坐火车飞机,买票抢票都是难题。但小车也有缺点,车上坐满五个人,每个人带点儿随身的行李,车就满了。他想了好久,一床新被褥花了几百块,几件衣服和一些生活物品,都舍不得扔。他的这些东西一共有7公斤,寄到老家大约是30块钱。“发个邮政包裹,比快递公司便宜。”

他身后隔着一个人,是位北京的大婶。大婶手里拿着真空包装的熟食,打算寄给山西的亲戚。大婶就住在右安门外,今天一大早就先奔了趟牛街清真超市,每年过年她都要在这儿办些年货。“牛街的东西就是好,味道都很正宗。何况这些东西结合了京味儿,前些年亲戚来的时候,说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椒盐百叶。”大婶顺利地买到了真空包装的百叶,出了超市过马路便是邮政的柜台。“两三天就能到,而且现在天气冷,应该坏不了。”跟柜台咨询完,大婶挺高兴地装了小箱付了钱。

“这两种业务,过年之前都常见。”牛街支局工作人员介绍,邮政不仅比快递覆盖更广,价格也更便宜。常年上班、不受节假日影响的特点,更让邮政此时的功能无法被替代。

收的不是包裹而是亲情

收到包裹的孙郁,把吃的往冰箱里倒腾前,先拆开一个袋子,掐了一小块腊青鱼放进了嘴里,满脸洋溢着幸福。

准确地说,他家位于江苏镇江所属的句荣市辖的农村。鸡窝掏蛋、下河捞鱼,青鱼做的鱼丸,浓油赤酱的油腊干,偶尔偷吃几口,那是小时候难忘的快乐。毕业之后来到北京工作,老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里盖了小楼,生活舒服多了。没变的只有家里饭菜的味道。”

“那种味道没法形容。”他网购过一些家乡特产,可怎么吃,也不是家里的味道。回家偶尔一句抱怨,让母亲听到后特别心疼,从此隔三差五给他发点儿自己做的家乡味道。“我妈跟我说,现在快递让她用手机下单,她根本就不会,还是得拿着东西去邮局。”

随着父母年纪大了,父亲腿脚不好,也不能老往北京跑。而他则尽可能多回家,只是这一年新添了儿子,顾不上回家。“妈给我寄来这些东西,过年又有家乡饭啦。”儿子刚刚到了能吃辅食的时候,就能尝到故乡的味道、爷爷奶奶的手艺,“他长大了一定会明白这种幸福。”

邮政“春运”岁岁不同

过年前后这种忙碌,邮政人也笑称之为“春运”。刘玥在邮政部门工作也有20多年了,年年经历这特殊的春运,她也目睹了很多有趣的变化。“二三十年前的生活水平有限,邮政的春运常见糖果、干菜、棉衣棉裤;贺卡流行的时候,有的家庭一天就能收到一大摞信封;现在嘛,东西贵贱无所谓,或许是为了方便,或许是感情的交流。”

但提起传递感情的作用,邮局的工作人员却也有“遗憾”。因为邮局严格执行国家邮政部门的政策,有些东西不能邮寄。“咱北京很多老字号都产酱,但各种液体形态的酱料都不能邮寄。食品的话必须有包装,最好是密封包装。如果您吃不准,最好还是先去邮局问问柜台工作人员。”牛街支局的局长助理仲崇光说。“邮政编码现在快递部门一般都不要求填写,但是在邮局您最好别写错,它是分拣的依据,写对了的话能以最快速度寄到。”以统计数据来看,日常邮政邮寄的速度与商业快递公司的持平,但是邮政对于邮局违禁品规定执行确实严格,“这也是为了保证安全,邮政的错误率远远低于商业快递公司。”

邮政“春运”开始的这些天,仲崇光已经做好了奔赴一线的准备,因为邮政部门规定,包裹到达配送站必须当天送完,去年双11的时候,一天的包裹数超过件,是平时的两倍多,甭管办公室后勤还是行政部门,都得跟着下一线去送件,从凌晨忙活到半夜。

除了传统的邮政业务,邮局也能领养老金、交水电费,这也让不少市民对邮政的感情变深。牛街邮局时常会迎来一位“视察”的老人,他就住在附近,有事儿没事儿,来邮局遛一圈,背着手看看别人办业务,跟脸熟的工作人员逗两句闷子,或是关照一下正在打包裹的陌生顾客。“春运”的柜台上再忙,看到这样来“视察”的“老领导”,大家心情都会变得轻松一些。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张硕文并摄

流程编辑:孙昱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