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王峰作为华夏文化的巅峰时期代表,宋朝一直赢得人们的喜爱,宋朝生活的雅致和审美的品位也受到数代文人的推崇。以至于人们印象中的“宋朝”不再是一个朝代的象征,而是一个特殊的美学符号,成为无数人心头的白月光。3月21日,“领读中原新势力”第一期在言几又书店小剧场举行。专栏作家李开周,出版人、作家杨葵作为首期领读嘉宾,分别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入手,从饮食、品茶、文化等方面和现场读者共同讨论“人们为何会对宋代情有独钟?”的话题。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古时南咸北甜?宋朝人都吃什么?谈到苏东坡,人们都对“东坡肉”不陌生,李开周认为,近年来文化复兴,历史升温,也为各地美食打赏了文化的粉底,穿上了历史的袍子,李开周自诩为“研究历史的吃货”,他坦言,把真正的宋朝美食端到现代人的餐桌上,现代人未必喜欢,也列举了近年来各地饭店严格按照“宋朝做法”却不被市场接受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的口味变化是很快的,李开周介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李开周说,现代人一听,做菜放糖?明明是南方特色嘛!其实宋朝时南方人的口味像今天北方人的口味,现在北方人的口味恰恰像宋朝南方人的口味。李开周介绍,前几年他的新书《宋朝饭局》上市后,四川绵阳有一家书店根据书里描述的做法,在书店的二楼开了饭店,开发了一系列宋朝美食,店主为了迎合今人的口味,没有完全遵循宋朝做法,原因很简单,因为宋朝没有辣椒,“一桌没有辣椒的菜是肯定无法吸引现在的四川食客的。”李开周说:“香港旺角有一家粤菜馆子,主厨是我的读者,也曾按《宋朝饭局》开发菜品,香港媒体当时也做了报道。刚开始顾客盈门,后来慢慢就被遗忘了——主厨太尊重历史,除了炊具和餐具用现代的,食材搭配与烹饪手法全照宋朝模式来,味道不行。”台北信义也有一家饭店按《宋朝饭局》开发“飨宋宴”,将书里介绍的鲨鱼皮、羊头签、青鱼子、田鸡菜、橙瓮、肉生、馎饦、馉饳、毕罗、拨鱼儿等菜品与主食一一复现,根据造价高低分成三种宴席,从新台币三万元到四千元不等。“我的版权经纪人前去品尝,发现顾客很少。第一,定价太贵,不亲民;第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味,远远比不上石斑鱼和佛跳墙。”李开周说。读者现场朗读“大河诗旅”负责人秦庆杰也现场朗读了《食在宋朝》的篇章,谈到参加这次读书会的感想,他认为可以通过读书,让现代人和古人的灵魂连接在一起,“我们与先哲只在一念之间,可以人人都是苏轼。”杨葵讲述人们对宋文化观念的变化宋朝是怎么从“屈辱”到人人都喜爱的?作为资深作家、出版家,杨葵也通过《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这本书与读者交流对宋朝文化的认识,有读者提问,以前人们对宋朝的印象都是屈辱、弱小,但是近些年大家对宋朝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高,是什么原因促进了这些改变?杨葵认为,原因是因为流行文化的影响,“如果是80后,一定听过《说岳传》等评书,就会觉得宋朝一直被欺负。如今人们的娱乐需求提升了,自己也有时间来追求生活美学,发现原来宋朝已经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杨葵说,“特定时代下的流行文化一直在左右人们,我们要清楚一点,自己接触的所有东西只是管中窥豹,历史尤其如此。”近年来描写宋朝时期的影视剧不少,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到《清平乐》,再到最近开播的《大宋宫词》,剧中展现的情景是宋朝人的生活日常吗?杨葵解释,其实历史上的宋朝男女服装没有那么漂亮,都是为了观众看得赏心悦目,稍微美化了一下,不过现在的影视剧都是非常尊重历史了,“现在做历史剧都会找专业人士做历史顾问,可以保证做出来的东西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尽量靠近历史细节,现在历史剧中的皇宫、市民、士大夫的生活细节已经尽可能做到接近历史了。”观众现场朗读杨葵还讲了一个鲜活的例子,之前葛优出演过电视剧《寇老西儿》,“有一次葛优跟我吃饭时聊起这个,他说以后再也不演古装戏了,演伤了,人往那儿一站都不知道手往哪儿放。因为古人的礼仪举止是成套的,要想完全还原,绝对不是服装化妆刀具对了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葛优又是自我要求很高的演员。”谈到历史对自己的影响,李开周认为,“我们读历史的时候,要时刻告诫自己,真正的历史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读到的,但是我们还毕竟看到了一些历史细节,我知道苏东坡的性格,我知道范仲淹的桃色新闻,我知道李清照为什么离婚,我知道陆游第一套房子怎么盖的,我跟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我觉得我从宋朝活到了现在。”据介绍,“领读中原新势力”以后将定期举行,主办方将选取中原知名文人为当期活动领读人,在后续推广中强化领读人身份,并设置领读话题。读者也可以通过线上报名的方式参与该活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