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繁衍 >> 连续29年未进行捕捞,三峡水库中的鱼,最
中国修建的各种利于民生的工程中,三峡水库是一座令人瞩目的巨型建筑。屹立在长江上已有29年,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三峡水库约占据平方千米的总面积,成为众多水利工程中的翘楚。
水库的核心部分是三峡大坝,长达米。除了跨度惊人外,三峡水库在深度方面也十分引人注目。西陵峡作为长江最深处之一,其水深可达米,而三峡水库中的深度更是不可测量。拦截长江水流筑坝使得水位上升,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已经上涨了多米,平均计算为米。
除了巨大的体积,三峡水库的另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改善民生。年,三峡水库正式启用时,其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随后六年,三峡发电站凭借水库内高达亿立方米的储水量,创造出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此外,为周边地区提供电力并降低相关费用的同时,还减少了天灾发生,总共造福下游约万亩农田。
长江流域常年降雨量大于毫米,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夏季易发洪水,冬季易干旱。举例来说,年8月,三峡水库开启11个泄洪深孔,流量高达7.50万立方米/秒。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阻挡,将会是一场难以承受的洪水灾害。
水库中的鱼能有多大?
众所周知,水深才会有大鱼。长江里的鱼王中,中华鲟在体型方面当之无愧地位第一。记录中最高的中华鲟长度达到5米,体重更是高达斤,可谓庞然大物。
然而,在长江食物链顶端的鲟鱼类由于洄游性的特点,在三峡水库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此鲶鱼和鳡鱼这种食物链顶端的鱼类也很有可能摘得桂冠。
除了鲟鱼类,还有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鳙鱼和鲢鱼,同样是潜力选手。它们在长江随处可见,而且生殖周期一般在2-3年,庞大的群体数量使得它们可能成为大鱼的出现地。例如年,长江中就发现了一条重达多斤的青鱼。
辐鳍鱼类具有无限生长的特点,加之人工投喂,使得三峡水库中的情况可能远超想象。
实际上,在年之前,三峡大坝红线区域外允许垂钓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重量级的大鱼。年,人们发现了一条重达斤、长约2米的巨无霸青鱼。随后在年,三峡水库的上游地区有渔民偶然捕捞到一条超过斤的鳙鱼。然而,这些还不足以让人惊讶。之后一年,又有多斤的青鱼被人从三峡水库附近的水中捕捞出来。
更接近现在的是年,有消息称一名渔民在忠县捕获了一条超过1.8米长、重过百斤的中华鲟。同年的10月,另一名渔民在忠县和其他县的交界处再次捕捉到一条1.95米长的中华鲟,重量甚至超过斤。
“鱼类天堂”的前世今生
长江三峡水库,拥有广阔的空间和无人捕捞的特点,成为众多鱼类休养生息的宝地,也因此得到“鱼类天堂”的美誉。过去,长江拥有种鱼类,是物种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然而,这样的优势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减少。在全球物种灭绝的大背景下,长江也失去了众多珍稀物种,例如年灭绝的白鲟。长江丰富的物种中有种鱼类是此地特有的,还有被称为长江活化石的白鱀豚。然而,这个科只有一个物种的白鱀豚已经十几年没有被野生发现了,上一个在年发现的野生白鱀豚已经在随后的16年里正式灭绝。野生江豚的数量也只剩下0头左右,使人们对长江其他生物的境况感到担忧。
然而,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三峡水库进行维护。年,我国宣布在“一江两湖七河”等水域实施10年的常年禁捕政策,其中包括三峡水库。此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三峡水库的鱼类进行观察和引导,并通过宏观调控定期释放过多的鱼类。因此,近年来在长江和三峡水库相连的支流里,不少人发现了几百斤重的大鱼。
对于长江的洄游鱼类,我国运用科技帮助它们繁衍和幼崽成长,并将这些鱼苗根据情况投放到水库中。在这些恢复生态的政策保护下,十年后的三峡水库和长江都有望恢复到原来的生物乐园。
在我国的努力下,江豚数量的减少速度已经得到控制,甚至有上升的趋势,显示出环境保护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对于这片“鱼类天堂”,我们的努力将继续,让其恢复生机,成为生物多样性的永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