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种类 >> 浔声而来不浔常丨三月天,品鱼鲜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三月桃花开,门前溪水涨,鳜鱼渐肥美,食之正当时。
鳜鱼是越地清代八大贡品之一。《正字通》中有:“鳜鱼扁形、阔腹、大口、细鳞、皮厚、肉紧,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如鳜豚。”
鳜鱼的做法很多,煎、熘、烧、烤、炸、拌、冻、瓤……腌成“臭食”亦不失特色。但清蒸、红烧最为家常,红烧之后上得了农家娶亲嫁女的酒席,是一道硬菜。
烹饪红烧鳜鱼,可以将宰杀好的鳜鱼放入牛奶中泡一会儿,增加鱼的鲜味。炸鳜鱼时,一定要高油温投入,后转小火慢慢浸炸,这样做出来的鱼肉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无鱼不成席”。在江南,吃鱼,也要分个季节,甚而有一张“时间表”:正月菜花鲈、二月刀鱼、三月鳜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鱼、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
一
鱼怎么吃?其实全国各地都多有讲究。
鱼因其美味无比和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广受大众喜爱。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一诗中用“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描述自己对鲈鱼的喜爱。
而早在唐朝,就有很好的鱼鲜加工技艺。白居易在《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就有“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书写春天食鱼之趣。据传,当时的烹饪技术就已有了煮、烹、煎、烧、炸等多种方法。
作为傍太湖而居的湖州,“会烧鱼”是刻在当地人骨子里的技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百鱼宴”。它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末,博采众长地吸收我国川、广、京、徽等各大菜系之精华,形成其独具特色的鱼菜风格。
“百鱼宴”,突出鱼种多、变化多、口味多,通过炸、溜、爆、炒、煎、蒸、烩等烹调术,加工成全鱼、鱼丝、鱼片、鱼丁、鱼条、鱼卷、鱼茸、鱼圆、鱼羹等多种菜肴。随着季节变化还不断推出由冷盆、大菜、炒菜和汤菜组成的不同宴席,既有清淡嫩滑之南味,又有鲜香咸辣之北味,品类之多,味道之极算可圈可点。
劳动人民对美食的创造,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本着“让更多人品尝鱼味儿”的鱼圆,虽然多以经济价值低、口感次的白鲢为主料,但制作出来的食物却美味异常。这看似“不得已”的做法,却成就了一道经典美食。
饭点一到,鱼鲜上桌,人们围坐桌旁,随着热腾腾一碗鱼圆汤的入口,只觉身暖心乐。
二
鱼吃什么?其中也有一份祝福之愿。
年年有“鱼”过新年。年年有鱼(余),也说连年有余。鱼和余同音,寓意着吉祥、富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因此,每到过年,家家户户的春联中都少不了这一幅。
“到眼忽成市,知家奁镜开。鱼多论斗卖,菱好及时栽。”清代厉鹗曾在《菱湖小咏》中描写冬日时节菱湖鱼市的繁荣。岁末,抽水泵一开,大渔网一收,乌泱泱欢快跳跃的鱼群,被分门别类倒入鱼框抬上岸,边过称边记账收钱的场面,渔民丰收的喜悦不言而喻。
鱼,看似寻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却有非常广阔的含义。如《诗经·鱼丽》借鱼的盛多赞美万物之殷盛,“物其多矣,维其嘉矣。”先秦无名氏的《白水诗》以鱼比喻子孙繁多,“浩浩者水,育育者鱼”。
“鱼跃龙门”一词如今用处颇广,其寓意事业成功、地位高升、飞黄腾达。东汉《辛氏三秦记》中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北宋名臣陆佃所作的《埤雅》“释鱼”卷中有“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鱼,更是自由的象征。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北冥之鲲化鸟扶摇激起三千里浪涛为主体,表达了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更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表现临渊羡鱼之色。
三
吃什么鱼?健康生态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说到生态,就不得不提在湖州南浔延续了千年的桑基鱼塘系统。系统以“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为特色构筑水陆共生农业生态,距今已有2多年,年,该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年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吴越春秋》有载,越国大臣范蠡在山阴、会稽一带推行养鱼的富国政策,后人还以他的养鱼法为基础编纂了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养鱼的著作《陶朱公养鱼经》。
这一套生态体系,其高效节能的特点,即使放在今时今日也值得推广,青草鲢鳙鲫五大家鱼在水塘中分3层,充分利用水体生物链,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时至今日,农业产业都在跨一道叫生态的门槛,渔业养殖也从传统的模式中不断演变,走上了高效生态的发展之路。
养好鱼,先养水,这是湖州渔民常年养鱼的经验之谈。“跑道养鱼”就是当生态养鱼的新花样。这种养殖模式“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水”。它把千百年来智慧、勤劳的渔民积累起来的丰富传统鱼经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先进设施装备,使得养殖生产全过程“零排放”。跑道里的鱼逆流顶水,不断做“有氧运动”,这样养出的鱼儿竟顺应了当下流行的“健身模式”,线条优美,肉质紧密,口感细腻,不得不说一个绝字。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鱼之美,在其跃然山水之间,在其呼应天气气候,在其寓意祝福良多,在其遨游共富之路。桃花天、杏花雨,一桌鱼鲜,一壶浊酒,春日宴上,一遍歌舞、一声祝福、一句问候。
摄影:沈勇强
原标题:《浔声而来·不浔常?丨三月天,品鱼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