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习性 >> 今后一刀难求未来再见长江刀鱼今年全
图说:在铜川路水产市场内,一位顾客正在挑选刀鱼新民晚报记者陈梦泽摄
每到春季,“长江第一鲜”总会勾起不少食客的味蕾,刀鱼黄金般的身价也总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不过今年起,长江刀鱼将告别餐桌——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称,自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上述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并表示未来上述资源的利用,根据资源状况另行规定。
禁捕后,得到“休养生息”的刀鱼还能再游回大众视线吗?
刀鱼之困亦是长江之殇
刀鱼每年2至3月份由海入江,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捕捞江刀最佳季节为清明节前后,素有“清明节前骨如酥,清明节后骨如铁”之说,它也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刀鱼有洄游和不洄游两种生态型,“蜗居”在淡水湖泊的刀鱼被称为湖刀、受多种因素影响,到近海便不再洄游或被捕捞的,称为海刀,而洄游到江中产卵的刀鱼,就是此次禁捕的“主人公”:江刀。
图说:孩子捧碗品尝鲜美的刀鱼汤面新民晚报首席记者刘歆摄
长江刀鱼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断崖式骤降,这是不争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年总产量约为吨。到了年仅有60余吨,日均单船产量只有1.5公斤。渔汛缩短到只有三五天,捕上来的刀鱼也越来越小。”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教授介绍。
是什么让刀鱼成为“稀缺品”?“刀鱼活动范围很大,而现在长江很多支流都被堤坝阻隔。以往刀鱼喜爱的湿地如今也变成了码头。”该校鱼类研究室主任唐文乔教授解释道,“刀鱼嗅觉很灵敏,会靠嗅觉找到相对固定的地方产卵,而水质变差后,它们找不到了。”除了物理环境和水质,不科学的捕捞恶化了刀鱼的生存环境,造成种群衰退。
衰退的又何止是刀鱼
由于工程建设、水质污染、挖泥挖沙及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长江渔业资源已经全面告急。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这“四大家鱼”的资源量也急剧下降,其中尤以青鱼为甚。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四大家鱼”早期资源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了90%以上。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年均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
“没有天然的水流刺激,‘四大家鱼’很难性成熟。多地也尝试了水文调剂,但效果欠佳。不过好在它们的人工繁殖都很成功。”唐文乔说。
图说:上海海警部门对长江口区域渔船进行检查,严控违法捕捞刀鱼新民晚报记者张龙摄
长江的生态危机也引起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