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

长江终于有救了长江渔船成往事国家全面禁止

发布时间:2023/2/23 15:49:12   
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长江终于有救了。长江渔船成往事。国家全面禁止渔民在长江捕捞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全长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居前两名的是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但尼罗河横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穿过美洲7国。长江却是中国所独有。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源的青海省沱沱河,流经11个省区,最后从上海崇明岛流入东海。

对于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中国人从她身上获取了太多的滋养。数亿人口生活在长江流域,喝着长江水长大。长江的意义,对中国怎么强调也不过份。

而由于滥捕肆捞,长江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鱼类灭绝。长江不再清澈,越来越浑浊。污染越来越严重。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滩涂围垦等影响,长江生态日趋恶化。这条河流承受了太多的人类贪婪带来的后果。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国宝中华鲟,野生群体的数量在急剧减少,难以稳定自然繁殖。“淡水鱼之王”白鲟,从年以来到现在已经连续15年没有见到踪迹了。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现在的数量只有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数量的一半。

据了解,长江宜昌段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年产卵量只有5.8亿尾,还不及40多年前的1/10。而据调查,在上世纪60年代,同—江段,四大家鱼的产卵量约80亿尾。白鳍豚、江豚、白鲟是长江内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型鱼类,越来越成为稀有物种,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主要原因就是长江水域鱼类资源量剧减,这些大型鱼类都因缺乏食物而影响物种生存。

长江鱼类的减少,不仅仅表现在品种上,还表现在数量上。据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天然捕捞产量,也已经从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目前的10万吨左右。长江主要经济鱼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种苗产量,已下降到2亿尾;而最高年份的数据是亿尾,下降幅度达99%。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无节制的捕杀,长江鱼类正在急剧减少,仅长江江苏段存活的鱼类,就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种锐减到种左右。过去随时可以捕捉到的长江鲥鱼,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销声匿迹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松光昨日透露,目前长江中下游鱼类天然捕捞量每年约10万吨,比上世纪50年代的每年40万吨大幅减少。

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开亚痛心地说,人类破坏一个物种却只要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而地球造就一个物种至少需要万年的时间。50多种鱼类,竟然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内就消失殆尽,这难道不应当深思吗?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把出现这—现象的原因,归结为捕鱼业对长江水产品的破坏性捕捞,电捕鱼、密眼迷魂阵等违法渔具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人们开始反思。要求长江禁止捕捞的声音越来越清淅有力。

许多科学家与人文工作者大声疾呼,希望让长江休生养息。

很多人认为,应定期投放各种鱼苗,建立长江生态网,严格监控沿江排,长期设禁捕期,限制大规模的渔业作业、禁用长蛇阵地龙、迷魂阵等大规模捕鱼方式,不搞渴泽而渔。认真做好环境保护与检测工作!

一名在长江边生活了多年的老者表示,长江禁渔其实并不难。渔民在长江打鱼也非常辛苦的。这是他在江边耳闻目睹的。只要政府下决心,给出一定的安置,渔民会接受安排,停止捕鱼。这个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安置渔民花不了多少钱。当然,全面禁止捕渔不现实,因为有人在半夜里偷偷到江中间撒网捞鱼,这是渔政部门无法控制的。但只要能限制大规模的作业,那对长江的生态就会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禁用流网、禁用迷魂阵、禁用长蛇阵地龙,这些作业对鱼类生存威胁极大,必须禁止。只要坚持下去,不出数年渔类在长江可以恢复,杜绝各种灭绝渔类的捕捞。也让人们有一个休闲垂钓休假场所。对长江的污染可以清理,净化长江水质量有很大的好处。这样下去,渔类的繁殖也有很大的好处。

长江流域仅占全国渔业产量的1%。捕鱼禁令不会对渔业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从长远看将会增加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

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建议全长江禁捕10年。让鱼类资源休养生息。他认为,不采取这样的极端措施,长江鱼类的生存状况就得不到根本性改善。

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知识创新工程10周年座谈会上,曹院士指出,滥捕导致长江流域渔业资源衰退。

在全长江流域禁捕十年的建议,不仅会得到渔民的反对,而且会受到地方政府的抵制。但这是一个好建议,是一个需要足够的胆略和勇气才能提得出来的建议。

国家终于做出了重要决策。决定长江全流域禁渔十年。

农业农村部等三部门近日公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中央财政适当支持,长江干流暂定实行10年禁捕。

《方案》要求,暂定实行10年禁捕。监控沿江排污系统,定期向长江投放各种鱼苗,建立长江生态网,包括物种人工繁殖基地,长江人工鱼道,环境检测链、以及视频监控链。到年底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要完成渔民退捕。要做到今年年底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禁渔后水产品的消费来源,还是从“养”上找出路,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满足全国人民对水产品消费的需求。另外,就是不让捕捞了,但国家会给予适当补偿,引导长江流域捕捞渔民退捕转产。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中央财政采取一次性补助与过渡期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对禁捕工作给予适当支持。

这并非第一次对长江领域禁渔。年首次执行了三个月的长江流域捕鱼禁令。但禁令取消后,积极的捕鱼活动再次造成鱼类急剧减少。长江流域的水力设施建设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负面影响。仅年长江捕鱼量达5万吨。

十年捕鱼禁令能够防止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急剧减少。

不过,禁渔十年,难点在解决长江渔民的生计。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在这十年内解决渔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禁捕十年,就意味着长江两岸的渔民将在十年内没处就业、没有收入来源;地方政府需要拿出方案来。根据《方案》,财政部门牵头做好财政补助资金安排,并按规定做好审核拨付等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做好退捕渔民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各项政策落实。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做好渔民渔船调查摸底、补助对象资格和条件核实、禁捕安排等工作。

曹文宣建议,设立长效机制的生态补偿基金,由对长江水域生态造成严重影响的水电企业出资,用来补偿渔民以及鱼类资源保护等。据他调查,长江干流加上洞庭湖和鄱阳湖的专业渔民,总数在3万户左右。

禁渔10年,给鱼类繁衍以充足时间,长江里的主要经济鱼种能在这个期间增殖两三个世代(四大家鱼的性成熟年龄为4—5年),鱼类种群数量将会有明显增长。专家估计,长江水域禁渔期满后,鱼类资源量将比现在倍增;届时,流域的渔业效益会比现在显著增加;也有利于长江鱼类资源的持续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