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鱼 >> 青鱼的形状 >> 很上头快来感受来自零下18的美味
口感特征
外干里嫩鲜香可口
还地桥风干鱼,将传统的腌制鱼降低到仅有原来10%的盐用量,在不改变鲜鱼营养成分的前提下,采用料酒、花椒、生姜等作料进行调味,风干后在零下18℃的低温进行真空冷藏。这样处理加工过的风干鱼,不仅具有鲜鱼高蛋白、低脂肪、低盐的特点,而且口味鲜香,“不咸不淡,正好下饭”。
在黄石地区的大街小巷
随处可见销售淡水鱼的店面
有的专营鲜活水产品
有的专营水产加工产品
青、草、鳙、鲢
……
琳琅满目
把“百湖之市”的特点
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其中
自然少不了
大冶还地桥镇的特色风干鱼
一起来看湖里的一条条鱼如何“乘风破浪”走上我们的餐桌吧饭桌上的传统年味风干鱼,是腌鱼的一种处理方式。以前因为没有低温保鲜技术,吃不完的鱼很容易腐烂,因此渔民将鲜鱼剖开,去除内脏,用盐腌渍,再进行晒干或是晾干。这样处理的鱼能够保存很长时间,又被称为腊鱼、咸鱼。仅我国就有各类规格的腌腊鱼多种。
腌制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诞生初期,相传在上古夏朝时,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将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
腌制鱼的历史,春秋时期已有相关的文字记载,陆广微《吴地记》记:“阖闾思海鱼,而难于生致,治生鱼,盐渍而日干之,故名为鲞。”阖闾就是春秋霸主之一的吴王阖闾,文中便详细记载了阖闾“以咸水腌鱼,腹肠与之”的腌制方法。
到了汉代,腌鱼已经成为常见的食品,汉刘向《说苑·杂言》提到“如入鲍鱼之肆”,指的就是贩卖渍鱼的店铺,可见腌鱼已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寻常食物。
到了近代,随着氯化钠提纯工艺的长足发展,食盐不再是价格高高在上的专卖商品,腌鱼得到了广泛推广,干腌法、湿腌法、注射腌法、混合腌法等腌制方法也应运而生。
我国许多地区都有腌制鲜鱼的传统
每年春节前夕
各家各户都会腌制腊鱼、腊肉
走在大街小巷
你会看到不少人家的庭院里、阳台上
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制品
一串串一排排
很是诱人
似乎在传递着新年的味道
据介绍,旧时数九寒天,各家的腊鱼腊肉挂满大堂,是为了体现一年的丰衣足食。需排长队购买鱼、肉,专门买个大石缸,把鱼肉洗净、撒盐、花椒调料,再用砖头压上一星期,然后趁大太阳挂在户外晾晒,直到干透,油腊味喷香扑鼻,便可享用足足大半年的时间。
大冶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腌鱼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来自黄金湖等地的新鲜鱼,杀好后洗净,抹上盐腌两天,再挂起来晒太阳,晒上整个腊月,吃的时候取来切块干煎,便是一道年味十足的美食。
特色美食的“微创新”美味的食品
往往采取简单的烹饪方式
经过晾晒过的腌鱼
煎至两面金黄,加水焖干
或是上锅清蒸
闻之鲜香,入味可口
不需要太多佐料
就能达到最佳的原味口感
“传统方式的腊鱼口感较硬,而且需要大量的盐腌制,对健康也不好。”“国启”牌风干鱼的创始人祝国启这样说。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习惯也由高盐改成了低盐,高钠食物带来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危害让人谈之色变。为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祝国启等人就在不断尝试,采用真空包装工艺、半湿冷藏等方式,不断提升风干鱼的品质。经过反复的尝试,祝国启成功将传统的风干鱼降低到仅有原来10%的盐用量。
每年冬至,天气转冷,气候干燥,正是一年中最适合晒鱼的好时节。祝国启介绍,自古以来就有冬至晒鱼的习俗,在冬至这个时间节点晒的鱼,具有含水量少、脂肪丰厚、存放时间久不易坏、香味重、口感好等优点,是其他节气比不了的。
“30年的经验证明,‘冬至鱼’晒好后表面风干,里面却很嫩,吃起来口感也最好。”祝国启这样告诉记者。
像祝国启这样专注风干鱼产品的,在还地桥镇还有好几家。近年来,该镇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以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销售及风干鱼加工为主导,多元化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并通过涉农电商,积极推广地方名优特产和本地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网上特色美食,通过水产品生产、养殖、深加工新产业,助力新农村建设。
得益于此
近三十年来
还地桥风干鱼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从三山湖、保安湖等湖泊打捞的
草鱼、青鱼、武昌鱼、
红尾鱼、大白鲷等
成为风干鱼的优质原材料
近三年
该镇的风干鱼产量已达到近百万斤
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甚至漂洋过海
成为欧美家庭餐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
*END*来源:我的黄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79.html